北京“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已经基本完成,将于1月中旬提交市两会审议。
根据记者今天了解到的数据,“十二五”规划编制一共开展了三个多月的公众建言活动,特别是与本报一起合办了四场市民建言会,其间,有18648位市民参加了活动,征集建言1.7万余条。
数字枯燥但却说明问题。此次规划编制,开创了本市五年规划编制征集公众建议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先河,更使得即将“面世”的规划,能够“直面百姓关注的民生需求、以百姓视角和语言描绘百姓愿景”:记者采访的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这次的建言活动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情参与,我们获得了大量宝贵的来自市民的一手意见和建议,这些建言中既有宏大设想,也有具体对策,其中539条建议被各级规划借鉴和吸收。”
记者注意到,规划草案中有相当多的文字直接来自于百姓,有些甚至称得上“诗一样的语言”,比如“让森林走进城市”、“让绿色遍布乡村”、“让河流风貌再现”……
直面百姓需求,更为规划夯实了社会基础的“地基”。记者注意到,参与征集活动的建言人来自不同的区域、不同的行业,既有90多岁的老人,也有十几岁的孩子:95岁的退休教师黄洁老人给规划编制工作组寄来的亲笔信写了满满的11页建言,其中的重要观点还用红笔加以强调;公交司机赵恩东一共写了23封建言信,从自身工作体会出发,提出了公交优先、场站设置、职工工时、医疗保障等多个建议;15岁的中学生皮芃除了提交“绿色生态旅游”、“鼓励顺风车”等四份建言外,还向全市中小学生发起了十条绿色生活从我做起的倡议,鼓励大家从身边事做起……
正如接受采访的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所说,“市民建言活动适应了新时期社会公众普遍关注公众政策及规划制定的新形势,使规划具有更深厚的社会基础”。这个社会基础还包括了由47位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的“十二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他们全过程参与咨询论证;还包括了市人大、市政协,他们首次针对规划编制提出了专门建议。
广大市民都能在规划中看到自己所关心的内容,记者相信,在最广泛地吸纳了民智、最全面地动员了民心后,“十二五”给我们的既是城市的蓝图,也应是每个人的愿景。
本报记者左颖述评报道
参与互动(0) | 【编辑:陈薇伊】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