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公子》作为美国著名成人杂志,缔造出规模庞大的商业帝国。一个调皮的兔头加上PLAYBOY字样,这个中国人熟悉的标志,将在农历兔年,正式进军中国市场。
打进中国是多年计划
美国媒体近日报道,2011年为中国农历兔年,以邦尼兔为标志的《花花公子》瞄准中国市场,展开了拓展的脚步。中国是花花公子集团亚洲拓展计划的重点。
早在6年前,花花公子集团就想在上海开设一家俱乐部,但最终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实现。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期间,《花花公子》杂志能否进入奥运村一度成为新闻话题。国内某网站甚至宣称“你家男人下月能买到《花花公子》”。然而这种说法最终也止步于猜测。
2009年,《花花公子》杂志创始人休·赫夫纳打算以3亿美元将其卖掉,中国当时有不少媒体集团跃跃欲试。据悉,投资人们看中的并不是《花花公子》杂志本身,而是这个杂志背后有很多东西可以运作,例如选美赛事、化妆品、服装、饰品、网站等。然而这笔交易同样不了了之。
直到2010年11月,花花公子集团最终敲定与一家中国企业签订5年合约,计划在中国开设2000家品牌专卖店。随后,该集团在澳门的连锁豪华俱乐部开张。此外,集团还计划于2012年在澳门建成一栋花花公子大厦。
到“第三世界”找机会
1960年,第一家“花花公子”俱乐部在芝加哥出现。据统计,“花花公子”俱乐部在全盛时期达到全球40家之多,兔女郎达2.5万名。全球会员超过90万人。然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色情业竞争日益激烈。同时,随着里根当选美国总统及随之而来的新保守主义,“花花公子”俱乐部呈现衰落之势。更具打击性的是,随着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花花公子产业甚至面临破产威胁。
但与此同时,花花公子集团在亚洲的业务却发展迅速。亚洲市场、特别是中国地区消费能力的不断增强,让花花公子集团看到了扭转不利局面的希望。有预计称,2011年花花公子集团在亚洲的经营收入可占全球收入的34%,比两年前翻一番。
花花公子顺势而为,迅速做出了到“第三世界”寻找机会的决定,并积极寻求在“第三世界”的合作伙伴,以期凭借授权商品、扩展品牌俱乐部和赌场等举措增加收入。为了改变《花花公子》杂志一直以来在亚洲造成负面形象,该集团正努力调整发展方向,希望将自己从单纯的杂志出版商转变为一个休闲与生活时尚品牌。
想变得不再那么花
1953年,赫夫纳创办了第一期《花花公子》杂志。1980年《花花公子》全年的总发行量是6600万册,现在,《花花公子》向广告客户保证每个月的发行量为550万册。赫夫纳本人有一套完整的“花花公子哲学”,他自诩为一个哲学家,向大众灌输他的“花花哲学”。
《花花公子》经历了从一本杂志到一个帝国的过程。赫夫纳从创办刊物开始,逐渐开设酒店、夜总会、赌场,经营餐饮、香水、皮具、文具等,并将杂志电子化,影视全球化,同时还进军服饰市场。
不过,这个“兔子帝国”在近年遇到了巨大的麻烦。例如,美国沃尔玛连锁购物中心要求旗下所有店面不得销售以《花花公子》为代表的色情杂志;7-11便利连锁店也曾经对《花花公子》实行过长达17年的禁售令。
花花公子集团采取的对应策略之一就是塑造转型形象。2010年10月,《花花公子》推出了办公室版网站“吸烟夹克”,虽然网站打出的卖点是“火热视频、名流八卦、生活方式、趣味影片和约会建议”,但网友们却纷纷表示,网络版《花花公子》无论怎么看都不够火辣。当时就有评论说,看来《花花公子》想将脱下去的衣服再穿上,实在不容易。当《花花公子》变得不花了,人们也只能哀叹世界真是变了。
相关链接:
《花花公子》的文学一面
实际上,很少有人知道,《花花公子》杂志的创始人赫夫纳其实是个文学青年,虽然创刊号的当月玩伴是玛丽莲·梦露,但她并没有占据其最惹眼的中间插页。那一期,这个位置留给了一位文学人物的插画:福尔摩斯。
同样很少人知道,《花花公子》常以超乎想象的稿酬约请文学名家为其撰写严肃文学作品,海明威、列侬、毛姆等人的名字就常出现在《花花公子》上。
在《花花公子》的访谈名单上,读者更可以看到包括总统、摇滚天王、拳王、网络巨子在内的各路名人。例如,以列侬和大野洋子访谈为主要内容的那期杂志在列侬遇刺当晚上市。从这个角度来看,很多人印象中的情色杂志《花花公子》其实很文学。
世界新闻报记者/赵全敏
参与互动(0) | 【编辑:王晔君】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