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拿农产品流通体系来说,全世界绿豆、大蒜都不会成为投资品,但我们确实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农产品的流通体系太薄弱了。大家都讲香港有些东西比大陆便宜,但香港的农产品都是大陆去的,为什么也会比我们便宜?这主要就是流通环节的问题,人家有一个完善的流通体系,环节少。
党中央讲了这么多年“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但有多少人真正理解?这次物价上涨真的让很多人认识到了,农业是重要基础,农业稳,天下稳,粮价稳,百价稳。
如果粮食歉收、经济过热、货币发行和信贷投放过量“三碰头”,则全面通胀可能出现
记者:2011年我们的物价上涨压力大吗?请您分析一下压力来自何方?
姚景源:今年物价上涨压力是比较大的。从国际环境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压力会大于2010年。这不仅是由于美国流动性过多,也要看到,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比如中国、印度、俄罗斯等。尽管发达国家增速缓慢,新兴市场增速很快,需求也会很大。所以,国际大宗基础性商品价格上涨恐怕会大于2010年。这意味着,输入性通货膨胀对于我们的冲击会比较大。
从国内来看,我一直认为,如果有三件事碰头,通货膨胀就躲不过去。第一是粮食歉收,第二是经济过热,第三是货币和信贷过量发行和投放。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粮食的规律是5年一个周期,就是两丰、两平、一歉。现在连续7年丰收,打破了60年的规律,这是因为“政策好、人努力、
天帮忙”。政策好,人努力,2011年都不会变,就是天帮忙有不确定因素。现在我们农业基础还是薄弱,真的遇到特大自然灾害,就会遭受比较大的损失,1994年和1988年的通货膨胀都首先表现为粮食减产。
还有一个,我们要注意防止经济过热。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有一些省计划在“十二五”期间要翻一番,翻一番意味着这些省每年增长速度要超过15%。如果大家都这样大干快上,经济增长速度过快、偏热,物价显然稳不住。所以,今年还是要处理好这三个关系,就是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管理好通胀预期。
还有流动性问题。去年连续6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两次提高利率,做了很多工作,但回收流动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不能简单地批评货币政策 “发了那么多票子”。如果退回到2008年,我们15%的企业被迫关门,20%的企业被迫减产,上千万人失业。那种状况下,如果不是果断地出台4万亿投资刺激经济的计划,如果不是果断地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我们不可能在世界经济中率先走出危机。我觉得,流动性过剩是我们为了战胜那场危机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这个代价也需要一个消化的过程,不能指望今年通货膨胀率能迅速下来。
今年控制物价上涨有利条件不少;还要力争收入增长“两同步”
记者:今年控制物价上涨,有没有有利条件?
姚景源:有利条件有两条。一个是粮食连续7年丰收,国家库存充裕,即使歉收,随时可以把储备投放出去。重要农产品,比如粮食、肉、糖、棉花、食用油都有实物储备,蔬菜没有储备。所以,我建议建立一个农产品价格调节基金,对没有实物储备的,比如蔬菜等,用它来给种植户、给流通企业贴息。一旦突发天气变化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还可以拿它给低收入群体补贴。还有一个是工业品总体供给情况良好,供给能力充裕,而且有不少行业和产品还是供给大于求。这两点是控制物价总水平的物质基础。
另外,今年除了继续落实国务院出台的16条措施外,有关部门还会采取一些措施来增加供给、保障供给,支农惠农的力度会更大一些,这对今年稳定物价会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记者: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是不是我们的经济逐步全球化,物价就一定会逐步与国际接轨?怎样让老百姓更多地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提高应对通胀的能力?
姚景源:经济全球化,会使商品和人才向价格较高的地方流动,最后大家价格大体都是一个水平。随着参与全球化、国际化,我们在一些领域过去长时间的低价格状态会发生变化。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相信,大家的收入也会在全球化影响下,有比较好的增加。
我觉得,如果说中国经济保证10%的增长,3%—5%的通胀率是正常的。因为,经济增长意味着需求加大,需求加大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必然会拉高物价。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只要经济在增长,物价肯定在上行。当然,我们应该尽可能做到两个同步——居民收入增长和国民经济增长同步,劳动者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还有,就是让经济增长率高于通货膨胀率。
如果做到了两个同步,而且经济增长率高于通货膨胀率,那么,这样的经济增长就是健康的、良性的,在这种状况下物价出现一定的上行趋势,是正常的。
参与互动(0) | 【编辑:王晔君】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