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所长袁鹏认为,经贸利益目前仍然是中美双方最重要的共同利益所在,但继续扮演“压舱石”或“润滑剂”角色面临挑战,有成为两国关系最大摩擦源的风险。
他说,中美两国目前都在调整经济发展战略。美国强调五年出口倍增、实体经济再造计划,中国则在加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扩大内需,双方既有的经济互补优势为此可能遭到削弱。经贸关系政治化的倾向,给既有的经贸关系发展增添变数;金融领域的明争暗斗,已演化成两国全面战略较量的主战场。
根据美国国会民主党领袖斯滕尼·霍耶日前发表的讲话,2011年国会的主要议题集中在经济领域,国会的经济政策将从危机应对转向推动增长,包括减债、创造就业、重塑美国制造业、扩大出口、提高中产阶级生活水平、改善监管、进一步改革税制、改进教育和加强研发等。届时,两党将寻求妥协,争取把美国经济带回更强劲、平衡和可持续复苏的路径。
专家指出,在对华经贸政策上,美国对华倚重点,同时也是压力点和冲突点,将主要集中在市场、资源和人民币汇率三方面。
一是千方百计扩大中国市场。2010年美国以中国“自主创新”政策为突破口,要求中国改变产业政策,给予美国企业同等待遇。美方近期的一个特点是更多诉诸多边机制解决争端。近3个月,美国两次向世贸组织起诉中国,而且可能还会有新的诉讼。2010年12月22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声称已就中国政府对风能产业补贴一事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
二是继续施压对美出口战略资源。近期最突出的例子是稀土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2010年底在向国会提交的报告中,对中国政府今年“干预经济”感到不安,称美方督促中方取消稀土出口限制,但“中方迄今不愿意改变政策”。
三是在分担危机成本方面,将继续抓住汇率问题,要求人民币升值。在汇率问题上,不排除在中国领导人访美后形成新一轮压力。特别是如果美国的失业情况得不到明显缓解,国会可能会有新的动作。
此外,美国还利用多边国际机制对华施压。种种迹象表明,美国正在加大对亚洲的投入,防止中国实力增长威胁美国利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太部主任辛格强调,2011年世界经济“再平衡”将是一个主要政策,重点仍是中国。
在竭力打开中国市场的同时,美国也在加强对本国市场的保护,最新措施是加强法律壁垒。国会参众两院2010年12月先后通过关于食品安全法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权限有所扩大,这意味着来自中国等国家的食品将受到更加严格的检查。
为何美国对中国出口太少
1月9日,中国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参加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中美科技创新与合作发展论坛时表示,中美经贸合作正面临新机遇,双方在新兴产业、高科技和资金等领域合作潜力巨大。
他说,中国正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核心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进节能减排,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美国也正在推动结构性改革和经济转型,发展新能源、绿色环保、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实施出口倍增计划,新建和改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电网等基础设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经济是结构性互补关系,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
蒋耀平认为,改善中美贸易不平衡,不能只靠中国自身的努力,美方应正视两国的比较优势和市场需求特点,在放宽对华出口管制、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等方面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
所言不无道理。清华大学国际经济研究中心调查显示,对美出口占中国对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从1989年的6.6%增长到2008年的17.7%。与此同时,尽管美对华出口总额在不断上升,但其占中国进口总额的比重却从1989年的9.7%降到2008年的7.2%。因此,中美贸易失衡的准确描述应该为:为何美国对中国出口太少?
美国对华出口份额下降,重要原因就是美国加强了高技术行业对华出口管制,放弃自身比较优势向中国大量出口低端产品。以2005年为例,在出口到中国的6000余种商品中,美国在其技术含量最高的15种产品上对华出口额共计30.7亿美元,占当年对华总出口额的10.6%,而这15种高技术产品共占美国对印度出口总额的18.1%,显著高于中国。令人惊讶的是,废钢、废铜和废铝对华出口占其全球出口的份额分别达到75%、61%和61%,位列美对华出口份额的第一、二、三位。
另根据海关统计数据,2008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高技术产品仅占中国进口的全部高技术产品的6.9%,这一数字2001年是18.3%。
足见,对华出口结构扭曲是导致中美贸易失衡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失去广阔的中国市场,最终也会损害美国企业的利益,这是中美双方和企业界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因此,需要中美双方从战略高度共同谋划互利共赢的未来,以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健康稳步发展。
《瞭望》新闻周刊 刘延棠 刘丽娜
参与互动(0) | 【编辑:王晔君】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