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后来居上 高原铁路世界一流 重载铁路屡创奇迹
中国铁路跨越历史
“十一五”是中国铁路规模建设高歌猛进的五年。铁路营业里程、电气化铁路运营里程均跃居世界第二,高速铁路运营里程高居世界第一……建设规模与速度,走在世界前列。
“十一五”是中国铁路自主创新捷报频传的五年。高速铁路后来居上,高原铁路世界一流,重载铁路屡创奇迹……技术与装备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
“十一五”是中国铁路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五年。面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汶川特大地震、国际金融危机、严重洪涝灾害等严峻挑战,中国铁路彰显钢铁意志。
“‘十一五’铁路工作的显著特点是发展快。无论是经受罕见的自然灾害,还是遭遇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我们都矢志不渝地扭住发展不放松。”铁道部部长刘志军说,“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要想早日改变铁路‘瓶颈’制约状况,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紧紧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尽快把我国铁路现代化搞上去!”
建设发展快 经济效益大
铁路建设规模、投资力度、客货运量均创历史纪录
这是铁路投资力度前所未有的五年,也是大规模铁路建设形成高潮、逐步进入收获期的五年。
“十一五”期间,我国铁路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98万亿元,是“十五”投资的6.3倍;新线投产1.47万公里,是“十五”的2倍;复线投产1.12万公里、电气化投产2.13万公里,分别为“十五”的3.1倍和3.9倍。
俯瞰神州大地,京津城际、武广高铁、郑西客专、海南东环……一条条高铁拔地而起,8358公里高铁使列车旅行时间普遍缩短了一半以上;青藏铁路、宜万铁路、包西铁路……一条条区际干线建成投产,雪域高原不再遥远,蜀道出行不再艰难;北京南站、上海虹桥、广州南站……295座现代化火车站投入使用,旅客购票、候车、换乘条件大为改善。
铁路建设飞速发展,直接受益的是旅客。“十一五”期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72.8亿人,比“十五” 增长35.9%,增幅和总量都创历史佳绩。“过去从福州坐火车去厦门,要11个小时。现在坐高铁,只要1个半小时,比自驾车少3个小时,还省一半的钱,舒服又划算!”福州旅客林鸣坦言,福厦高铁开通后,自己去厦门的次数明显多了,旅行成本却低了。
铁路建设还加速实现了客货分线运输,使铁路货运能力大幅提升。仅京津、胶济、武广、郑西、沪宁5条高铁运营后,每年释放的既有线路货运能力就达到2.3亿吨,长三角、珠三角春运期间大企业生产受限问题大大缓解。“以前每到春运,京广南线运力紧张,每天至少有100多车的钢材不能外发,影响了武钢正常的生产运转。武广高铁开通后,大大提高了武钢的货运能力和物流周转率,春运期间基本上没有产生限车问题。”武汉钢铁集团物流管理总公司副总经理陈桥说。
“十一五”期间,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完成162.4亿吨,比“十五”增长42.9%;总换算周转量完成16.2万亿吨公里,比“十五”增长42.2%,两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受益于客货运长足发展,“十一五”国铁及控股企业累计完成运输总收入18113.7亿元,比“十五”增长69.3%,全行业保持盈利。到2010年底,铁路资产总量达3万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5倍。
建设技术精 装备水平高
多项技术成果世界一流,走出中国铁路自主创新的成功之路
“十一五”是铁路技术创新实现重大跨越、大步迈入高铁时代的五年。“青藏铁路工程”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大秦铁路重载运输成套技术及应用”、“时速250公里动车组高速转向架及应用”等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中国铁路走出了“5年等于40年” 的自主创新之路。
依靠自主创新,中国铁路跑出了“世界第一速”。
2010年12月3日,在京沪高铁先导段,国产新一代高速动车组跑出486.1公里的时速,再次刷新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验证铁路是否发达的最综合指标就是速度。这个世界第一高速充分证明,中国高铁技术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领先!”铁道部副总工程师张曙光介绍,在掌握时速200至250公里动车组核心技术的基础上,我国成功搭建了时速350公里的动车组技术平台,研制成功时速380公里新一代高速列车,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高铁技术体系,成为世界上高铁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依靠自主创新,中国铁路攀上了“世界第一高”。
中国建设者成功解决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难题。2006年7月开通的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这条“天路”运营四年来,安全无事故,共运送旅客2900多万人、运送货物1.3亿吨,不仅营造了“上面火车跑,下面羊吃草”的和谐美景,还有力地促进了青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
依靠自主创新,中国铁路运起了“世界第一重”。
2010年12月26日,我国能源大动脉——大秦铁路再次打破世界铁路重载纪录,年运量突破4亿吨。
以大秦铁路为代表的内涵式发展,依靠的就是我国重载铁路技术创新。“十一五”期间,我国企业系统掌握了大功率电力、内燃机车和重载货车的核心技术,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功率机车系列产品,自主研制了载重70吨通用货车、80吨煤炭专用货车、100吨矿石和钢铁专用货车。中国还首次在世界上实现了机车无线同步操纵技术与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结合,确保了近3公里长的重载列车,同步接受指令,同步实施控制。
目前,3676台大功率机车驰骋在全国铁路各繁忙干线,大幅度提高了铁路货运能力。“如果不发展重载运输,就不可能满足每年2亿吨的铁路货运增量,也就不可能有今天中国的经济形势。”铁道部总调度长安路生坦陈,目前世界上年运量超过1亿吨的重载运输线路共计24条,中国有21条。
资金请进来 品牌走出去
实现“中国制造”由低端向高端、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发展
“十一五”是铁路改革深入推进、“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的五年。五年来,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积极吸引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投资铁路建设,全国新组建合资铁路公司138家,合资铁路建设总规模达到3.8万亿元;五年来,铁路扩大建设债券发行规模,加大利用外资工作力度,共发行铁路债券3600亿元,利用外资50.5亿美元。
资金足、政策好、事业旺。请进来的资金推动了铁路巨变。走入国门,高速铁路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在现代化道路上快速奔跑的中国;走出国门,中国铁路技术装备又成为显示我国自主创新实力的国家名片。
在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北车制造的5000余辆铁路货车,正服务于澳大利亚力拓、必和必拓等知名的矿石物流;在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南车自主研发的54台电力机车正助力当地铁路提速升级;在沙特麦加,中国铁建建设的朝觐铁路与中国北车打造的朝觐列车,圆满完成了运送朝觐旅客的任务……
目前,我国企业在境外承揽的铁路项目涉及50多个国家和地区,合同金额超过260亿美元,铁路装备已出口亚洲、非洲、澳洲和美洲的30多个国家。目前,铁道部成立了16个境外合作项目协调组,其中委内瑞拉中西部铁路正在顺利推进,土耳其、老挝、缅甸等国家的铁路项目已开展研究、初测、设计工作,与美国、巴西、俄罗斯、白俄罗斯、阿联酋、泰国、柬埔寨签订了合作意向。
伴随着“走出去”脚步加快,中国铁路的对外合作与出口,也在由低端向高端、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2010年12月,中国南车、中国北车分别与美国通用电气、法国阿尔斯通签署协议,合作目标不局限于本土市场,而是共同进军海外高铁市场。
“现在与5年前不同了,中国车辆厂商已经有了自己的领先技术,但我们并不觉得这样发展空间就小了。与中国铁路合作是强强联合。我们将运用更先进的技术,共同开拓国际市场。”阿尔斯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柏珂龙表示。(本报记者 陆娅楠)
参与互动(0) | 【编辑:高涛】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