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在2011年伊始便在全球肆意横行,所到之处不仅造成了生命财产损失,更是让全球经济也随之颤抖。布里斯班犹如“鬼城”,俄罗斯达到零下60摄氏度低温,巴西泥石流已造成超过500人遇难……在极端天气的背后,则是商品市场的种种炒作题材在不断发酵。
2011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1月还未过去,全球许多地区就已遭受极端天气的“洗礼”。气象灾害就像病毒一样蔓延,亚洲、美洲、大洋洲……全都未能幸免于难。虽然气象灾害只在这些区域的局部地区爆发,但是给大宗商品市场招致的紧张空气却在全球弥漫。
罕见的暴雨让澳大利亚东北部的昆士兰洲几乎汪洋一片,当地焦煤产业接近瘫痪,促使国际焦煤价格节节攀升。此外,当地农业主产区也已经确定遭受了严重的影响。另一全球粮食主产区印度则是遭受到寒潮的侵袭,粮价上涨百分比达到两位数。受到洪水和泥石流的威胁,巴西里约热内卢城内惊现大撤退。未来一个月内,巴西计划装运出口的食糖数量将下降15%。
洪水猛兽肆虐澳洲
澳大利亚50年一遇的洪水在2010年年末席卷位于东北部的昆士兰州,并且进一步骚扰了澳大利亚第三大城市布里斯班。截至目前,昆省被淹房屋已超过三万幢,部分今后可能无法再入住。据香港《文汇报》报道,1月13日的布里斯班犹如“鬼城”。布里斯班省长布莱形容,当地灾后将面临“战后”规模重建。
根据当地气象预报,昆士兰州后几周还会继续降雨,距洪水完全退去恐怕还需数月,所以目前来看洪水对基础建设的破坏程度仍难以估计。由于澳大利亚雨季将持续到2011年3月,所以并不排除上述地区在数周内遭遇更强洪水的可能。当地卫生部门警告,由于卫生环境恶化及食物水源等受污染,加上洪水滋生蚊虫,预计将有更多人受疾病感染。
已经持续了数周的洪灾导致昆士兰州煤炭生产、运输几乎陷入瘫痪,约75%的煤矿产区停止了正常生产。
澳大利亚2011年首季度的炼焦煤基准价约为225美元/吨,这一数字已处于历史第二高位。后经一些经济学家预计,受到洪灾在内的多种因素影响,澳大利亚优质炼焦煤的价格在2011年第二季度将升至250美元/吨。
近期,北半球已进入用煤高峰期,澳大利亚洪水导致国际煤价持续上涨。据元富证券上海代表处研究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月初,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动力煤价格指数达到129.9美元/吨,较2010年12月初上涨了12.2%。
摩根大通曾预言,这场灾难将影响澳大利亚2011年的经济增长率,而且恐使新一波升息动作延后。灾情已严重切断了昆士兰州价值200亿美元的焦煤出口产业,估计至今该国经济因此已损失60亿美元。
摩根大通将澳大利亚2011年经济增长预期由原来的3.7%下调至3.3%,将通货膨胀率预期则由3.2%调升至3.8%,足见此次洪灾对澳大利亚影响之重。此外,该公司预计澳大利亚下次升息的时间也由2月延后至5月。
寒潮席卷亚洲
继欧洲暴雪之后,寒潮天气又在亚洲“发威”。
在印度,突然来袭的寒潮已经持续3周,截至1月11日已造成116人死亡。根据政府统计数据,北方邦1.8亿居民中将近1/5是无家可归者,当地政府在主要的路口、铁路和公交站点建起了大约3500堆篝火,供流浪人员取暖。
日本更是连降大雪,1月11日,日本迎来了入冬以来最寒冷的一天,北海道最低温度低于零下20摄氏度。沿日本海地区持续遭受暴雪侵袭,一日降雪量达到50至80厘米,新泻县积雪最厚的地区已经超过2米。
由于持续低温,韩国用电量激增。1月10日,韩国当日用电量创历史新高,达到7184万千瓦。韩国知识经济部相关人士说:“最近寒冷天气持续不断,用电量剧增。特别是电暖器具使用量的增加,导致一年用电量高峰期从夏天转到冬天。”
据俄新网报道,俄罗斯雅库特水文气象和环境监测局人士1月11日表示,俄东北部的雅库特气温会降至零下60摄氏度。此外,我国东南部地区也遭受了多番寒潮的侵袭,贵州、湖南等地出现了冻雨天气。持续的低温天气严酷考验着当地的煤电供应。
在期货市场上,当农作物还处于播种、生长或收获期时,天气往往会成为投资者炒作的主要题材。因此,突袭北半球的寒流让农产品期货市场再度风起云涌。美国小麦期货1月13日多数收盘上涨,供给忧虑及小麦和大豆期货价格的上涨支持了市场。交投最为活跃的CBOT3月软红冬小麦期货收盘上涨13美分,报收于7.83美元/蒲式耳。
南美“水深火热”
据英国媒体报道,当地时间1月13日,暴雨引发的泥石流摧毁了巴西里约热内卢州附的近几个山区城镇,造成至少257人死亡。12日,该国东南部圣保罗州又遭特大暴雨袭击,并造成13人丧生。至此,巴西因暴雨、泥石流灾害遇难人数已超过500人。天气预报说,未来两天当地还有降雨,灾情有可能进一步恶化。
同样处于南美,阿根廷则面临着干旱有可能带来的农业减产。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13日称,因干旱天气损及作物,阿根廷本年度大豆产量预计下滑15%至4700万吨。这是交易所对本年度大豆作物的首次预估。
阿根廷是全球第三大大豆供应国,且在豆油和豆粕供应方面位居全球首位。阿根廷产量锐减的忧虑帮助提振CBOT大豆期货价格于1月13日升至30年高位。
本报记者 焉靖文
参与互动(0) | 【编辑:王晔君】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