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飞天茅台价格翻番 高档酒"耍酒疯"老百姓难买账

2011年01月21日 14:29 来源:合肥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来源:合肥晚报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元旦起茅台酒出厂价上调20%,吊诡的是,市场上“飞天茅台”还是一瓶难求。飞天茅台的终端零售价从300多元上涨到千元,只不过用了5年时间,涨幅丝毫不逊楼市。“二线看一线,一线看茅台。”相对应的是,我省白酒也纷纷跟涨,古井贡酒去年来已提价三次,其他高中档白酒也普遍提价5%-20%左右。

  茅台限价令成一纸空文

  昨日下午,记者在北一环路上某超市发现,“飞天茅台”已涨至1300多元,远远高于茅台酒厂宣称的959元的“限价”,但柜子里却根本没酒。“好长时间都没有货了,平时来超市买高档白酒的人很少。”导购员孟菁叹息。据称,去年中秋节以后,除了两款家酒未涨价,其他高中档白酒普遍涨了10-20块,其中醉三秋40度地蕴已从98元涨到109.5元。

  “平时自己也就喝30块左右的,应酬才喝百来块的。这些酒涨价其实跟我们老百姓没太大关系。”在一家私企上班的汤先生,指着身旁的高中档白酒努了努嘴。余大爷对白酒涨价的看法则更为直截了当,“只要二锅头不涨价,什么茅台五粮液涨价与我何干?”在双岗附近的某国酒专卖店,店老板正在悠闲地玩着电脑,“靠卖给普通老百姓,我就喝西北风了。”据其称,店里的白酒主要“对口”供应给附近的酒店,普通市民鲜有问津。

  经销商们急得火烧眉毛

  这样的景况让经销商们坐不住了。厂家声称“毛利不够”而直接提价的做法,不仅让经销商们的利润空间变小,也使他们的业绩大幅缩水。而一旦业绩不达标,经销商从厂家提货所享受的优惠也就大打折扣。“自从厂家直接调价以来,我一天三次到市内各大超市和门店去看销售情况,业绩明显下滑。再这样下去,我们真要喝西北风了。”口子窖合肥经销商陈先生形容自己的心情,用了“急吼吼”三个字。

  而超市导购员小孟的话也从侧面证实了经销商们的担忧。“整个下午,高中档白酒区才卖了三瓶酒。”涨价以来,小孟负责的种子酒销售量一个月就下降了20%。普通老百姓“不感冒”,经销商坐立不安。那么,高中档白酒都流向哪里去了呢?

  中高档酒 签单消费为主

  酒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酒桌宴会,喝什么档次的白酒,往往被认为是身份的象征。而高档白酒之所以受青睐,与此不无关系。理所当然的,各色酒店也就成了高中档白酒厂家的后院。

  昨晚7时,室外雪花点缀,温度至-1℃左右,阜南路某酒店灯火通明,店内热气腾腾,觥筹交错声一片,30多个包厢座无虚席。“别看生意很好,80%都是签单的(编者注:意指接待消费),几百块的白酒也没人问价钱。”据大堂经理施小姐称,一晚上下来,百元以上的白酒,酒店就要消费掉100瓶以上。“一般十个人一桌的酒席,要喝掉八瓶酒,保守以200元一瓶计算,就要1600元。”她还称,正因为如此,每月都有各个白酒生产商来向酒店“示好”,试图划分“势力范围”。

  据某国企从事接待工作的柳先生透露,“根据客人身份不同,我们招待用酒也不同,最低的也是8年古井贡。”一瓶8年古井贡酒的市场价是280元。对于每年光招待白酒的花费数额,虽然柳先生没有明确透露,但据他所说的一系列数字,记者保守估计,也要20万元。

  成本上升 只是涨价借口

  那么,酒价疯涨背后的原因又有哪些呢?据各个厂家给出的白酒涨价原因综合分析,2009年以来白酒的大幅涨价,除了宏观经济环境的复苏推动和“消费税新政”影响外,粮价上涨、水价上调等客观因素,也使酿造成本上扬。

  而一位长期从事白酒营销的专业人士称,酒价疯涨,成本上升只是表面的原因。一般而言,酒体与酒瓶包装的价值约占产品出厂价的10%~15%,固定资产折旧、人工,占出厂价的20%~25%,税占25%左右。测算下来,高端名酒的实际成本大约只占其出厂价的一半。业内人士称,把白酒涨价归结于成本上升,有自我辩解、转移视线的嫌疑。其实,厂家不顾市场的“不感冒”,而坐地起价,是因为有接待消费支撑。接待消费又一定程度上具有对商品涨价不敏感的特点,所以酒企才不担心涨价会对产品销售造成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疯狂的茅台”背后折射的是整个白酒行业的混乱。首先是白酒的营销渠道导致了层层加价的现象。据悉,茅台酒最长的营销渠道已超过6级。在出厂价的基础上,每层代理都会抽取10%甚至更多的利润,这样一来,加价幅度就超过了60%。而白酒行业通行的“包店”模式,再一次推动了零售酒价走高。一些白酒经销商会一次性支付30万元到50万元甚至更多费用,以此买断一家酒店的酒水专供权。

  记者 吕珂/文 马启兵/摄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文举】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