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观察:看中国经济“转弯”的速度

2011年01月21日 19:12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河南禹州人小姚,2010年最大的喜事是在北京买了房子。

  小姚10年前来北京打工,当过木工、电工和泥瓦工。后来拉一帮村里的老乡出来干,自己当起了小包工头,挂靠在京城一家有名的家装公司之下。在北京买房子,从想都不敢想的奢望,变成了2010 年的现实。

  春节临近,小姚在大兴的新房装了一半,因工人急着回家过年,闹起了“用工荒”。无奈之下,好几年只动嘴指挥工人,不动手“下厨”的他,自己铺起了墙砖。

  包工头自己家装修,却找不到工人,这是一个值得回味的幽默。据了解,装修队熟练的大工去年一直不好找,打下手的小工也叫着要涨工钱。而且,春节后他们回不回到这个城市,还是一个未知数。尽管能订到往返火车票,但是,其中有不少农民工却只买了单程票。

  企业找不到工人,一方面原因是外出的工人确实少了,2009年以来,一向以加工贸易著称的珠三角地区,农民工少了两成多;而2010年上半年,仅河南一省新增的非农就业人就有160万,外出农民工减少了80万。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工人的身价高了,劳动力供需形势的变化,使得劳动力成本会明显上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的辉煌,是在无数农民工付出廉价劳动力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在繁忙的流水线上连续工作10小时的农民工,成就了多少企业家把自己的小厂变成世界龙头企业的梦想,也成就了中国全球规模经济效应的神话。

  但今天呢?

  小姚说,他刚出道时,一个瓦工贴瓷砖每平方米只挣5元钱,一个月也就挣1500元;现在,瓦工越来越抢手,铺一平方米有要到30元的,瓦工的月收入攀升至万元。在浙江宁波,农民工目前的月平均工资达到3000元以上,2011年还将有10%以上的增长。

  这些现象让我们清醒地意识到:依赖廉价劳动力的增长方式遇到了“天花板”。

  2011年,将是中国经济发展最为关键的一年:能否在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东部能否在产业升级的阵痛和GDP增长数字的追逐中理智抉择;西部能否在经济快速增长时,避免重蹈东部以资源牺牲为代价的覆辙,都将在这一年直面现实拷问。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处于向中高收入水平迈进的阶段,处于从世界产业链低端迈向高端的阶段。从国际经验看,这一时期若发展方式不能及时转型,经济将面临被原有增长机制锁定的风险,从而在中等收入阶段处于停滞徘徊期,即掉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如果说,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的经济恢复还需很长时间,那么,包括我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的转型同样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能否抓住战略机遇期,根本上取决于我们能否比发达经济体下更大的决心,以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质量,实现国内经济的转型。

  专家对东部地区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指明了两条途径:一是促使现有加工制造业的产业链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即前端的研发、设计和后端的品牌营销、售后服务等业务环节延伸;二是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有人说,中国经济要转型,好比高速行驶的列车要转弯,必须要先带一脚刹车,否则,不计代价的快往往只能换来失速的未来。适度的慢意味着转弯之后的加速更平稳。所以,把调结构、转方式作为主线,必然要以适当的速度为代价。而且从未来的趋势看,如果要强行保持过高的速度,必然会带来通胀压力的持续化,通胀会长期化。

  中国已经从劳动力无限供给,进入到劳动力有限剩余的阶段;从薪水方面说,最低工资标准的普遍上涨,带来的各地的涨薪潮可能是一个长期趋势。另外,输入性通胀等因素叠加,将使2011年价格上行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因此,切实管理好通胀预期,稳定价格水平,将使转型过程难度更大,丝毫不可掉以轻心。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个艰难的过程。2011年,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型过程依然面临挑战,但历史必循此前行。

  新闻观察员 郭丽君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