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专家称地铁建设不该成为城市“面子工程”

2011年01月27日 09:43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人物档案:张雁,2002年至今担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秘书长,目前兼任中国岩土锚固工程协会副理事长、建设部地铁(隧道)与地下空间工程专家组组长、建设部建筑工程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

    对话背景: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全国已有12个城市的轨道交通投入运营,线路总里程约为1270公里,是2005年的3倍。与此同时,全国28个城市获得批复建设,在建总里程数约为1500公里。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里程最多、建设城市最多、建设速度最快的国家。一时间,“地铁热”、“中国进入地铁时代”、“地铁大跃进”等字眼铺天盖地。“没有地铁的城市是不完整的”,这句话又一次刺痛了一些人的神经。

    近日,张雁接受本报专访,就地铁建设中的热点问题表述了自己的观点。

    地铁建设不该成为“面子工程”

    中国青年报记者:有种观点认为,“没有地铁的城市是不完整的”。您怎么看待地铁对一座城市的意义?

    张雁:首先要明确什么样的城市亟须建设、发展轨道交通?首先当然是北京、上海这类特大型城市。除了源自城市发展、城市人口带来的刚性需求以及缓解交通压力的迫切需求外,还源自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与保证。在这类地区通过兴建轨道交通线网带来的快捷性、便利性已经比较明显了,这些城市就应该快速发展,而不是该不该建与何时建的问题。在这样的城市,缺了地铁,确实是“缺了一块儿”,交通将不再是面临大量拥堵问题,而是可能局部交通瘫痪的问题。

    对于一些经济发达、规模较小的二三线中等城市,虽然具备了修建地铁的财力,但目前通过其他的交通方式,也能够满足城市目前以及近期发展的需求。比如,江苏常州在2007年引入了快速巴士(BRT)系统,不到一年就建成,整个城市以两条快速巴士线路为主,平均时速能达到22.7公里左右,再配合合理的其他公交换乘,很好地改善了当地的公共交通状况,公共交通已成为百姓出行的合理选择。通过这样的方式改善城市交通,我认为做得非常好。你能说这座城市“缺一块儿”吗?要理性看待城市修建地铁的必要性,不要被“地铁热”刺痛了神经。

    中国青年报记者:目前发改委对城市可以“有”地铁设置了怎样标准?您怎样理解这一标准?

    张雁:目前,发改委从城市年财政收入100亿、城市人口300万、客流量每小时3万人次等三方面规定了什么样的城市有资格兴建地铁。我认为这一标准的制定是必要的。

    但是,对标准的片面理解也造成很多人将“是否有地铁”作为衡量城市经济发达的间接指标。“有了地铁,至少证明这座城市年财政收入在100亿元以上,属于发达城市的行列”,这是存在于很多人脑海里的误区。发改委的城市建设地铁的标准是城市修建地铁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即修建地铁必须满足这些条件,而不是满足了这些条件就必须要修地铁。

    事实上,修建轨道交通最根本的目的还是为了快速运送大量人群、改善和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而不是城市的“面子工程”或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地铁情结”。

    中国青年报记者:和其他公共交通建设相比,为了拥有地铁,一座城市需要多付出怎样的代价?您能算一笔账吗?

    张雁:以修建快速巴士为例,平均一公里造价在3000万~4000万元左右,而建造一公里地铁则要花费4亿~5亿元甚至更高。这意味着同样条件下修建一条地铁的费用,几乎能够建起整个快速巴士公交系统线网。除此之外,修建地铁的工期至少要3~5年,而快速巴士1年左右就能见效。

    再从运力的角度来看:目前国内地铁的运力大致一般是3万人次1小时,快速巴士公交也能达到5000~10000人次每小时。“3~6倍的运力、10多倍的造价比”,显然后种方式的性价比更高。

    修建地铁不能只打“经济算盘”

    中国青年报记者:有人说,世界上绝大多数地区地铁运营多年后,都处于“赔钱”状态,是这样吗?

    张雁:从投资成本的角度看,确实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地铁处于“赔钱”状态,据了解目前仅有香港等为数不多的地铁公司是“赚钱”的。

    由于地铁建设的前期投入非常大,如果仅依靠运营票务收入的回报,通常难以弥补建设及运营、维护的费用。但是需要明确一点,地铁本身的定位就是属于“准公共产品”,在理论上本来就应该采取政府和市场共同分担的原则,这类产品不是以“赚钱”为目的的,修建地铁不能只打简单“经济算盘”。

    中国青年报记者:如果一味“赔钱”,会对政府及地铁公司造成较大的压力。有没有“赚钱”和公共利益结合比较成功的范例?

    张雁:目前,比较成功的是香港地铁,这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够从其核心业务盈利的地铁公司之一。首先,香港地铁沿线综合发展权归开发商所有,开发商在向政府缴纳地价的同时,也实现了将土地增值收益回馈地铁建设;其次,地铁公司很大一部分的经营收入来自大流量乘客所带来的车费收益,香港地铁共有5条主线、全长82.2公里,从这两个数字看远小于东京、汉城、伦敦等城市的地铁规模,但若以每公里地铁承载乘客计算,香港地铁则是世界上使用密度最高的市区铁路之一。 

    盈利模式建立较为成功的还有南京地铁。南京地铁建设中采用的是适度超前规划、土地预征方式,这大大降低了建设前期成本。其次是线路设计合理,选择合理的线路敷设方式,有效节约了资金。还有就是沿线物业开发做得比较成功,南京市将地铁沿线土地开发权归地铁公司所有,大大补贴了建设资金的投入。

    除此之外,目前很多城市也在鼓励地铁建设中实现多渠道注资。比如近几年,北京地铁建设通过引入多种投融资方式,既为基础投资公司带来可观的效益,也为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地铁建设“快与慢”之争

    中国青年报记者:目前全国几十座城市都加入到了地铁建设的行列。怎么理解“地铁热”的快速蔓延?

    张雁:当前对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特大城市来说,投入运营的地铁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城市地铁线网可以说雏形基本显现,相对于国内其他城市来说,这些城市具有一定的建设、运营、管理经验,而且这些城市的日常交通拥堵状况比较严重甚至可能会更严重,因此,快速发展城市地铁就成为必然。对于当前城市交通状况比较正常,不是必须马上要建设城市地铁以解决交通问题的二三线城市,可以放慢地铁建设脚步。一方面,充分吸取一线城市地铁建设中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教训和成功经验,培养地铁建设与运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为安全地建设城市地铁与高效的运营与管理创造基础;另一方面,结合城市的发展定位、远景规划、城市布局、经济状况以及城市地下地质特点等各种因素,全面地考虑城市地铁建设,即做好地铁建设的前期规划、适时建设。地铁建设的前期规划做得越细越好。地下工程建设不同于地面建设,土建过程出现了问题,修补起来非常困难。比如上海四号线就曾因为建设中出现问题,整条线路在几年内都无法正常使用。

    在筹划建设地铁时,应该充分考虑轨道交通沿线提前征地方案,或者预留出空地。目前北京等特大城市在兴建地铁时,征地费用所占比例逐年上升,大致已经达到总造价的四分之一。记者 骆 沙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