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昨日公布的数据,2011年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9%,比上月回落1个百分点,为PMI连续第2个月回落。分析人士认为,1月PMI的继续回落可能有助于缓解对中国经济增长过热及通货膨胀的担忧。不过,同日公布的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却脱离三个月低位,1月份数据从去年12月的54.4上升至54.5。经济学家认为,尽管数据指向不一,中国经济政策仍可能以抗通胀为主。
季节因素或是主因
从各分项指数来看,整体呈现有所回落态势。同上月相比,采购量指数、进口指数、购进价格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有所上升,其中进口指数、购进价格指数升幅超过2个百分点;其余各指数均不同程度下降。其中生产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积压订单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回落幅度较大,超过2个百分点,尤其以积压订单指数回落最为显著,回落4.2个百分点。
“PMI数据的回调幅度超出了我们和市场的预期。”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兴业银行此前的预测为54.4%,而市场普遍的预测为53.5%。巴克莱资本经济学家常健认为,国家统计局PMI数字的放缓和超过预期的下降可能要归因于季节性疲软,因为寒冷天气和2月3日开始的春节长假造成的工作日减少干扰了生产。其他多位经济学家分析PMI回落的原因时也都提及了“季节因素”,因为往年春节大部分在2月中下旬,今年春节在月初,因此对1月份的数据影响较大。
企业成本上升就业堪忧
数据显示,各分项指数整体呈现回落态势。同上月相比,采购量指数、进口指数、购进价格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有所上升,其中进口指数、购进价格指数升幅超过2个百分点;其余各指数均不同程度下降,其中生产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积压订单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回落幅度较大,超过2个百分点,尤其以积压订单指数回落最为显著,回落4.2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本月新订单指数为54.9%,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生产指数为55.3%,比上月回落2.2个百分点,继续回落;进口指数为53.0%,比上月上升2.6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0.7%,比上月回落2.8个百分点;从业人员指数为49.0%,比上月下降2.5个百分点,反映就业走低;购进价格指数反弹,本月购进价格指数为69.3%,比上月上升2.6个百分点,表明企业生产成本或继续走高。
海通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刘铁军认为,新订单指数和出口订单指数下降,主要原因是国外消费旺季过去,需求大幅回落,总体上仍然是内强外弱的格局。对于原料购进价格指数上涨的原因,刘铁军认为,可能与最近美元疲弱大宗商品价格走高有关。“更需要关注的是近期主要大宗商品供应地之一的非洲局势的不稳定,这可能进一步推高大宗商品价格。”
此外,刘铁军还表示,在总需求增长回落背景下,产成品库存指数率先作出反应,原材料库存指数虽还在上升,但终将受此影响而下降。
抑制通胀决心不动摇
针对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情况,刘铁军表示,1月PMI回落属于正常现象,是紧缩政策和季节因素迭加导致。“事实上,在这双重因素作用下,这点回落幅度已算很小。预计,2月份PMI将继续下滑,但仍处扩张状态,3月再回暖上行。”
CFLP特约分析师张立群分析认为:“继上年12月份以后,1月份PMI指数继续回落,表明近期经济回稳的趋势还不明确,潜伏继续回调的可能。新出口订单指数回落,购进价格指数继续提高,表明企业订单减少而成本压力加大,企业面对的困难比较大。综合看当前经济运行仍处于调整状态,未来走势还不够明朗。”
加拿大皇家银行经济学家Brian Jackson称,制造业活动增长放缓不大可能动摇当前中国政府抑制通货膨胀的决心。他表示,决策者可能会关注购进价格指数,经济增长的强劲程度仍足以让他们把抑制通胀放在首位。
经济仍处正常运行区间
巴克莱资本经济学家常健认为,52.9%是一个很好的数据反映,尽管低于预期的数据可能会加重市场忧虑情绪,特别是目前处在更大政策紧缩和加息的预期中。但在2010年第4季度9.8%加速步伐的增长的背景下,如果出现生产活动放缓,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经济增长继续超过9.5%,将出现过热的风险。这将加剧已经十分严重的通胀风险并需要更积极及超过预期的政策紧缩。”常健表示。
左小蕾也认为,经济适当回调是应该乐见的形势,中国经济不必再追求十几个百分点的增长,否则难以控制通胀。她提醒说:“PMI指数仍然处于50%以上,表明经济仍然处于正常运行的区间,不存在大幅下滑的可能。”
鲁政委也表示:“虽然PMI下滑,但不宜对经济下滑风险过于担忧,也不能因为担忧经济下滑而贻误了控制通胀的时机。”记者 高国辉
参与互动(0) | 【编辑:梅玫】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