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上海解决“用工荒”须在归属感上下功夫

2011年02月12日 17:41 来源:新民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据沪上媒体报道,本市闵行、杨浦、奉贤等区的加工企业,普遍遭遇大范围用工荒,许多企业生产线开工率不足一半,致使部分企业酝酿集体外出“抢”民工。

  其实不单是企业遭遇用工严重短缺,服务行业同样遭遇“用工荒”,其突出表现就是快递荒、送水荒、维修荒、保姆荒,洗车荒闹得处处“心慌”。单就保姆一项,有媒报道,尽管沪上保姆最低价已涨到2500-3000元,但仍然“一工难求”。

  不仅是上海,全国各地似乎都在遭遇“民工荒”,这几天“东西部开打民工争夺战”的新闻四面开花、夺人眼球。上海的企业安排了近400辆长途大巴奔赴安徽、江苏、河南、湖北等地,到“家门口”接回农民工,但相对于巨大的实际需求,依然呈杯水抽薪。

  上海搞“截留”,重庆等地则是针锋相对搞“挽留”。重庆劳动部门及多个工业开发区的官员,春节领受到一项特殊的“加班任务”,到火车站、汽车站劝说欲上东部沿海城市打工的川渝籍农民工留在家乡就近打工。仅重庆富士康一家,就允诺拿出10万个工作岗位供本地农民工选择……

  广东从下月起最低工资将上调至1300元。上海从4月1日起,最低工资将由目前的1120元再上调10%。广东的情形不议也罢,就说上海,生活成本、居住成本、出行成本样样在国内“数一数二”,就算最低工资比中西部高上二三百元,上海的吸引力又能体现在哪里?

  上海眼下急需大批外来农民工顶岗的企业和行业,依然都是生产中低档加工类产品的企业和行业——前二十年间,上海包括长三角利用开放的“先发机遇”汲纳到海量的外来民工,由于中部和西部受制于基础设施落后、法制滞后、市场难以发育,导致那儿总体成为工业化进程的“洼地”,继而在长时期内形成了上海和整个东部农民工供给大于需求的实际格局,正是这一格局,致使上海及长三角,以极低廉的工资价格,实现了近二十年的超高速发展。

  然而,风水轮流转,二十年河东二十年河西----经持续的、由中央集中资源和政策推动的“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中部和西部成规模工业化的基础要件和市场要件已基本具备。不知不觉中,东部的中低档加工工业,正成规模地向“中”向“西”梯度迁移,为中西部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提供了现实可能。

  如果说2004年是东部出现民工荒之元年,那么,此“荒”经过8年嬗变,东部民工荒怎么可能不发生由“量”到“质”的深刻变化。这一变化于2011年,很可能成为民工荒由“季节荒”向“常年荒”,由“局部荒”向“整体荒”之历史新转折。

  上海各界若能按此理路重新审视眼下面临的“大面积”和“大体量”的民工荒,势必将立即顿悟:如果上海仍然与中西部地区生产同等档次的中低端产品,上海无论怎样在挽留农民工上动脑筋,那都是无济于事的。何况,上海不可能无限度地为农民工加工资,否则上海的大批加工型企业都得“提前关门”。

  上海加工工业面临的窘境如此,上海中低端服务业面临的窘境同样如此。譬如化解保姆难题,光涨工资作用很有限,必须另外想辙。

  对于前一种窘境,化解矛盾的最主要办法是加快上海的产业升级,以此作为下决心扔掉一批在上海已不合时宜的“坛坛罐罐”之前提和基础;对于后一种窘境,上海一些企业的做法就很值得借鉴。据报道,本市部分企业外来务工人员到岗率已达到了100%,其经验有下面几条,一是通过改善住宿等条件,为务工者营造归属感;二是为提供完善的职业发展规划,让务工者觉得有奔头。

  当然就整体而言,上海化解用工荒的关键是能够给务工者更多的归属感。尤其是在制度层面,要对“一对一”或“一对多”式的“分散打临工无保障”的用工模式,按照现代服务业的规律进行改造,其中最主要的标识,就是全体外来务工者统一纳入上海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也是营造城市归属管的关键所在。家政公司、保姆、雇主之间分别签署劳动保障合同,送水、快递、洗车等等行业,都是如此。(新民网评论员)

参与互动(0)
【编辑:位宇祥】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