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工资上涨背后现隐忧 企业压力比预想的大

2011年02月21日 07:47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遭遇用工困境的沿海企业显然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事实:打工者更愿意留在老家,而他们自以为开出的高工资在打工者眼里可能毫无诱惑力。而其实,“产业转移”旗号的背后,企业所承受的压力远比预想得要大。

  工资上涨背后的隐忧

  房产行业带头抬高劳务价格

  粗略调查就可发现,2010年下半年,在江西、湖北、湖南等中部一些县市的工地上,普通务工者收入已经突破70元/天,而技术工人更是达到120元/天至200元/天,前文的老李正是在这样的工地上做工。不过,工资上涨带来的并非都是乐观情绪。

  据了解,由于首先上涨的往往是泥水匠和木匠的工资,而餐厅服务员、工厂工人的工资涨幅则远远落后于这些工种,由此造成一个现象:房地产如同龙头抬高劳务价格,并迫使制造业、厂矿企业甚至零售业提升工资。

  以九江为例,前两年企业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一直停留在每月1200元到2000元,部分风险、难度较高的职业,如锅炉工,能到2000元,一般职业在800元左右。而到去年,这些价格甚至不如地产业行业的普通临杂工。

  “去年以来政策连续出台,加剧了行业前景的不确定性,地产商为了缩短项目运转周期,不惜花大价钱抢人、加班。”一位行业人士表示,由房地产带动工资上涨的另一个表现,是装修工人工资的上涨。据此前一些媒体报道,目前一些地方的装修工人工资过万,普通的月入六七千也很简单。

  “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开发高歌猛进,正在挤压其他行业的生存状况。”一位观察人士不无担忧地表示,这几年地产商和产业资本往二三线城市转移,首选的都是地产业,就算是开设工厂,也多是意在“圈地”,而这两年地产业的巨额利润,也足以保证老板们可以开出远高于其他行业的工资。

  实际上,地产行业挤压引发的连锁反应正在显现。九江一家本地糖厂的老板表示,去年底自己厂子的工人流失极其严重,他不得不让父母出面,去老家游说同村人来厂里上班,还承诺按工种将工资普涨了200到500元不等;而由深圳一些地方转移过来的服装厂、电子制造厂,只好大年三十起就在各商场、工地门口设摊子“抢人”。

  无疑,遭遇房地产的挤压,“产业转移”旗号的背后,企业所承受的压力远比预想得要多。

  “产业转移”与工资翻倍

  50多岁的老邢成了抢手货

  “以往来我们这边打工的都是山东内陆、河北等地的。”山东莱州一家民营盐场老板将工资开到了1800元/月,仍旧找不到人,而去年这一价格仅为1300元,再往上涨就该翻倍了。而实际上,当地一些地方手工编织工种,人工费用已经翻倍了。

  遭遇用工困境的沿海企业显然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事实:打工者更愿意留在老家,而他们自以为开出的高工资在打工者眼里可能毫无诱惑力。

  家住陕西西安一个远郊县的老邢就如此认为,过年后,他很多同乡都不再出来了,而就算是在当地,各企业之间也是为了抢工大打出手,“过年很多年轻人都没让回家,厂子怕他们过完年不回去,发了很多加班奖金留他们。”

  “放在以前,过了50岁是不会有厂子要的,现在工地抢着要,招过去当保安。”老邢介绍说,由于年轻保安匮乏,50岁左右的人都成了抢手货,他们那边一个工地一口气招了五个,为了保证来年继续过去上班,不仅开出了1400元左右的月工资,工地还破例在年底前发了一千多元的福利奖金,并且承诺,如果在那边干满三年,他们就赠送价值4000元的商业保险。

  相比这些人,年轻人的工资上涨更明显,尤其是与基础建设行业沾边的。“只要会操作混凝土搅拌机之类的机器,一个月拿个4000元到5000元没问题。”某高速公路的承包公司负责人介绍,出于工期长短考虑,以前招工的时候,往往不愿意跟他们签一年的合同,现在基本都主动要求签一年合同。记者 周治宏

  -记者观察

  打工“致富梦”渐行渐远

  ●周治宏

  “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春运期间返程的人,很多都是所谓的大学、职业高校的年轻人,只有这群人还有所谓的‘城市梦’激励他们奔波,不过这个梦很快就会破碎的。”一位评论人士如此感慨。

  相比还能做“城市梦”的所谓高学历人群,低学历的年轻人更多继承了他们父辈的“致富梦”。曾几何时,不管有多少艰辛和风险,出外打工几乎就如同“致富”的代名词,激励了他们父辈一年一年地如候鸟一般往返奔波。

  不过,这种情况正在改变:基础生活成本(主要是吃、住)翻着个儿往上涨不说,每个月还要从微薄薪资中付出10%左右的“三险一金”,不仅难以享受到任何公共服务,甚至连看都看不懂,如此一来,每个打算出行的人都要算笔账:一年下来,到底能结余多少钱呢?

  没有了“致富梦”,出门的动力自然也就没了。这种情况下,乐观者可以用“促进产业转移”说服自己,悲观者则为新一代务工人员的命运变数担忧。

  这之外,劳动力流向的变迁是否预示了未来中国经济格局的变化,这是更值得深思的。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