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G20唾沫横飞论争复苏之时,韩国突然而至的银行危机,让全球经济的前景重新变得不明朗起来。
2月19日,也就是G20巴黎峰会的第二天,韩国政府勒令4家储蓄银行(全州储蓄银行、第二釜山储蓄银行和中央釜山储蓄银行,以及Bohae银行)暂停运作6个月,加上2月17日就已勒令停运的釜山储蓄银行及其分行大田联合储蓄银行,韩国政府突然之间叫停了6家银行的正常营业。
但更加严重的是,有问题的银行并不止这6家。有数据显示,至少还有5家银行随时有可能被叫停。
挤兑潮蔓延
这一消息公布后,韩国民众数天内就取走了韩国19家大储蓄银行的1456亿韩元资金,虽然不比一个月前挤兑走的2744亿韩元多,但短期内多家银行出问题,民众担忧情绪明显高涨。
尽管韩国官方一再表示,关停银行的措施是为进一步保障本国的金融稳定性,因为这些银行目前总负债高于资产总额,资金流动性严重不足。一些人抱怨说,韩国政府的此种做法就是“鸵鸟政策”,只会加剧挤兑潮,甚至会使民众对政府的信心受挫。叫停消息传出后,资产规模最大的釜山储蓄银行的其他分行连日来均出现大排长龙的取款潮,造成银行现金供不应求。
有专家分析,韩国经济正在遭遇“冷热症”,一方面,银行闹“现金荒”,另一方面,通胀压力下央行加息动作频繁。一冷一热交替状况下,政府采取“鸵鸟政策”应对,也是无可奈何。
但值得警惕的是,从去年至今年,一些地区相继出现银行挤兑潮现象。比如,去年9月份,阿富汗最大银行面临挤兑潮,短短数小时内关闭了十多家分行,工人工资无法发放,政府只能强制老百姓刷卡消费。今年1月,阿根廷因通胀率高达25%出现挤兑潮,最终向巴西求救紧急印刷大面额纸币。
次贷危机翻版?
韩国流动性缺乏简直就是美国“次贷危机”的翻版。上个月,韩国金融服务委员会(FSC)关闭了涉及过多房屋贷款的Samhwa互惠储蓄银行后,使其他银行遭受波及,挤兑现象逐步升温,最终爆发源于上周四FSC再以流动性不足为由,勒令釜山储蓄银行及所属的Daejeon Mutual储蓄银行停业半年,以遏阻系统性风险及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
目前,韩监管部门已经对停业的储蓄银行展开调查,但投资者担心的是,一旦民众的不信任情绪加剧后,势必会对其他银行产生怀疑并导致全国范围内的挤兑潮。除了担心银行的“现金荒”之外,更多人对银行业的债务负担也深表担忧。韩国联合通讯社报道,截至2010年底,大田联合储蓄银行的负资产和债务已超出银行自有资产323亿韩元(约合2900万美元)。银行陷入双重危机,FSC表示,先让停业银行展开“自救”,如果自救不成,它们将被交给韩国储蓄保险公司进行管理,最终出售给第三方。
抗通胀受干扰
通胀压力大,民众钱袋子会率先出现“现金荒”,进而导致银行现金缺乏。
在韩国出现流动性匮乏现象后,很多经济学家开始质疑其加息步伐是否过快,因为从去年至今年1月份,韩国先后3次加息,最近一次在1月12日,韩国宣布加息25个基点至2.75%,借贷成本大大增加。另据多家研究机构数据表明,受新兴经济体加息因素影响,国际投资者“撤退”现象明显,韩国银行业此次的流动性出问题,除了自身监管松散问题外,受外资“撤退”的影响也较大。
韩国通胀率自去年“泡菜危机”后,就一直居高不下。近来,随着能源、粮食和原料价格的攀升,韩国1月CPI从前一月的3.5%上升至4.12%,通胀率一直高于央行规定的4%大限。有分析人士称,全球通胀高企的根源在于美欧,只要美联储与欧洲央行不采取紧缩政策,全球通胀和流动性问题就得不到根治。 (国际金融报 王丽颖 编译报道)
参与互动(0) | 【编辑:杨威】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