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江苏继续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涨薪利好民生

2011年02月25日 14:09 来源:国际商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去年以来,在物价上涨、通胀压力增大等多种因素的叠加之下,上调工资的呼声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一场居民“增收战”已经打响。紧接着,全国各地开始了接力式的工资调控,江苏也位列其中。

  今年年初,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释放积极信号,宣布从2月1日起,继续上调江苏月最低工资标准。

  根据该通知,江苏一类地区(大致分布在苏南各县市以及苏中、苏北的主要地级市市区)增加180元,上调幅度达18.75%;二类地区增加140元;三类地区(二、三类地区则主要分布在苏中、苏北)增加130元,其上调幅度在三类地区中最高,达19.4%。非全日制用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一类地区增加1.4元;二类和三类地区均增加1.1元。

  增收带火消费

  记者了解到,去年1月底,江苏就曾在全国率先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而本次调整的幅度更大,增收的决心更坚决。最低工资标准不同于工资增长指导线,也不同于工种指导价,是用人单位必须执行的“硬杠杠”。

  据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吴可立介绍,以养老企业金为例,江苏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已是连续第七年增长,农村养老制度去年也已经推行,老年农民已经开始得到实惠,养老离退休金五年翻了一番多。据抽样调查,2010年江苏城镇居民人均养老离退休金是2005年的2.2倍,年均增速达16.9%。广大离退休人员充分享受到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果,为他们的晚年生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工资收入快速提高有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做后盾,百姓的后顾之忧渐渐解开了。江苏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迅速提升,消费结构优化明显,消费品市场也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

  2010年,一些明星产品受到消费者热烈追捧,在江苏消费品市场上出尽风头,这一现象在3C(计算机、通讯和消费电子类产品)市场中尤为突出。据江苏省商务厅有关人士透露,自美国苹果公司的iPhone4智能手机上市后,苏宁电器70%~80%的手机销售额都是由iPhone4创造的;苹果公司的另外一款明星产品iPad上市后,也创造了个人电脑类商品70%左右的销售额。虽然iPhone和iPad两种产品属于价格较高的高端产品,却仍未阻挡住江苏消费者的购买热情,这也反映出当前高端消费蓬勃发展、消费升级趋势明显的现状。

  通过增加收入来不断加重“消费者”角色的分量,这不仅可以拉动当前的消费和增长,也有利于增强江苏全省经济发展的后劲。2011年,江苏省商务工作的预期目标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摆在首位,使人们对“消费”在拉动江苏经济中的关键作用充满期待。但要真正实现“让利于民”、“藏富于民”,将“千方百计拓展消费空间”的诺言落到实处,启动实施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最能够显著提升居民实际收入水平。一旦成功,江苏居民将拥有更强的支付能力,痛痛快快消费的愿景就绝不会落空。

  涨薪利好民生

  目前,我国经济基本上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影响,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对实现我国“调结构,促增长”的目标尤为关键。为了将城乡居民收入这块蛋糕做大,江苏再次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旨在让经济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到普通劳动者,还可以使人民更加体面地劳动,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

  这次调整一经推出,就在江苏甚至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好评如潮。南京市民吴先生对新的调整标准非常欢迎,他告诉记者“你要说城市人均收入提高多少,农村人均收入增加多少,这个对老百姓来讲感受并不直观,但工资性收入这一块一增长,老百姓的腰包鼓了,每一个人都能真真切切感受到。”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与2005年相比,2010年江苏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长76.6%,年均增长12.0%;江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可达22980元左右,增长86.5%,年均增长13.3%。五年间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净增10661元,平均每年净增2132元,为历史发展最快的一个阶段。

  对于过去取得的成就,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表示,“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坚持民生优先,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好民生改善,像落实经济指标一样落实好民生指标,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生活年年都有新改善、收入年年都有新提高”。

  据悉,在江苏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江苏省委专门设置了“民生改善”这一指标,要求全省把富民作为改善民生的突出任务,并启动实施振奋人心的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也就是说,每年居民收入要增长10%左右。通过不断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全省人民将在江苏的全面发展中分享到更多的利好和实惠。

  □本报记者孟妮蔡文健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