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被本土企业视作学习楷模的家乐福,如今却在中国二线城市遭遇滑铁泸,着实令人吃惊。这是否意味着“店大欺客,收取通道费”的盈利模式会黯然谢幕?未来将是零售市场的一大看点。
一直处于“跑马圈地”中的家乐福突然“瘦身”,从去年7月到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家乐福在中国的关店数目已达6家。作为行业风向标的零售巨头家乐福大面积关店是否意味着零售业“跑马圈地”的发展模式已走到尽头?
广东商业经济学会会长、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徐印州认为,在家乐福进入中国之初,中国内地企业对连锁超市这种零售业态不熟悉,因此,早期家乐福通过“跑马圈地”的方式扩张有着自身的优势。但随着中国本土零售企业慢慢学到了家乐福的经营模式,家乐福的优势便不复存在了。
“从长期看,“跑马圈地”的扩张方式与中国市场特点不符。”他表示,“在欧洲一个品牌可以通吃全国,而在中国市场区域化明显,区域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比如家乐福到二三线城市开店,当地消费者并不会因为你是国际品牌就买你的,本土的零售商更会根据当地消费者特点选择经营策略,在中国更有生命力的是区域性品牌。”
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则指出,家乐福在中国市场上的“野蛮扩张”战略将自己的扩张成本和风险最大可能地转嫁到供应商和消费者身上,时间久了,自然就会“自掘坟墓”,过多而持久的“压榨性转嫁”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供应商的抵制,于是供应商纷纷减少对家乐福二三线门店支持,使家乐福在长春春城店和绍兴镜湖店相继关闭。他还认为,家乐福在有些二三线城市的门店完全就是基于地方政府盲目的“外资崇拜”以及对所谓世界500强企业的优惠政策吸引而进入的,也是基于“跑马圈地”的需要,但其开店条件是否成熟以及当地消费能力能否支撑其门店的生存和发展,没有谨慎论证。
值得注意的是,家乐福关闭的6家门店均位于二三线城市,而在记者年初采访世界第一大零售巨头沃尔玛时,其中国区总裁陈耀昌表示,沃尔玛2011年的重点工作便是积极开拓二三线城市。家乐福和沃尔玛缘何分道扬镳?
王先庆认为,家乐福在二三线城市的门店大多是单家店,缺少沃尔玛那样的物流配送等方面的支撑,其服务水平和特色与国内普通超市并无两样。然而,在这一方面,沃尔玛的扩张战略却有明显不同。沃尔玛在二三线城市的扩张,是基于在中国零售市场的“深耕”而有序推进的,其选址扩张与自身的可控能力是匹配的,而且它在中国实行的也是全供应链管理,依托自身的采购和物流配送体系,因此,即使是有供应商断货,也是对它整个门店体系的影响,而不是针对某个门店。进一步说,家尔福在中国的单个门店具有很强的独立性,而沃尔玛在中国的门店只是其零售机器的一个“零部件”,很难出现家乐福的那种问题。
徐印州称,出现此现象也与两家零售巨头的背景有关,沃尔玛显然在开拓二三线城市方面更有信心,因为其发展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路线,沃尔玛最初就是从美国农家小店起家的。而家乐福的发展路线一直以中心城市地带为主,缺少进入欠发达地区的经验。此外,沃尔玛在开拓二三线城市市场过程中并购方式较多,如对“好又多”的并购,这样也减少了风险。
作者:于盟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