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保障改善民生 媒体分析中央政府稳物价信心何来

2011年03月03日 07:44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面对百姓的通胀预期和焦虑,中央政府一次次向人们传达决心和信心。

  在两会召开前夕,温家宝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的一番话,彰显政府稳定物价的决心和信心:“我知道物价对一个国家的影响,也深知它的极端重要性。但是请大家相信,一个每天关注物价、每天了解行情的人,是不会允许物价上涨而得不到遏制的。”

  此后,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向社会各界代表作形势报告时也再次表示,政府“完全有能力、有条件保持物价基本稳定”。

  始于去年中的这轮物价上涨,势头较猛,成因复杂。各方面分析认为,流动性过剩是其根本原因。除了流动性泛滥外,物价上涨的压力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成本上升的压力。二是输入型通胀的压力。

  稳定物价,我们信心何来?

  2011年,环境依旧复杂,挑战仍然严峻,但稳定物价总水平,我们还有许多有利条件。

  信心首先来自于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及时调整。物价事关群众生活,事关社会和谐和大局稳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提出,把稳定价格总水平作为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针对经济形势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去年11月提出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这是2008年11月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出货币政策“适度宽松”之后,首次回归“稳健”。中央政府及时调整货币政策,正是为了化解流动性的压力,为价格运行提供更好的宏观环境。国务院发出的《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则一举推出了发展生产、保障供应,完善法制、加强监管,增加补贴、安定民生等16条措施。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及时调整和推出,既体现了中央政府对事关民生的物价工作的高度重视,也表现出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不断增强,调控的手段日趋完善。

  信心还来自于各地区、各部门正在积极行动,贯彻落实《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各级价格管理部门加强市场秩序监管,严肃查处价格欺诈行为、炒作囤积行为。为了应对流动性过剩,央行从2010年以来,先后8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3次上调利率。近期频繁的货币政策操作,目的是给泛滥的流动性釜底抽薪,改善价格运行的大环境。各地政府“控物价,稳民生”的系列行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各种保生产、保供给、保生活的短期应急措施陆续推出,相关的长效机制在积极酝酿建立。

  信心更来自于我们有充足的物质基础和保障手段防止通货膨胀。据国家统计局的分析,当前CPI涨幅中70%以上是食品价格上涨所引起,因此,稳定粮食生产、确保农产品的基本供给,是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重要基础。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最近分析,今年不会出现恶性通胀,原因之一是中国过去7年连续获得粮食丰收,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库存量大。“按照国际标准,粮食储备量库存充裕是指一个国家库存量应该等于一个国家一年消费量16%。这是一个安全警戒线,而我国超过30%。现在我们不仅是粮食,植物油、猪肉、棉花、糖也有库存,主要农产品和粮食库存充裕。工业品总体供给情况良好,供给能力充裕,而且绝大多数工业品供大于求,这种格局今年不会发生变化。这两个条件为稳定今年物价奠定了基础。”

  “应该把真实情况告诉老百姓,这次物价上涨不是中国一个国家的事情,在国际上带有普遍性。”这是温家宝总理与网友交流时说过的话。的确,当今世界被通货膨胀困扰的,不仅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2010年印度、越南、俄罗斯、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别上涨12.1%、9.2%、6.9%和5.1%,都比中国高出很多。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表示:“为应对物价过快上涨,不少国家都采取了措施,相对其他国家来讲,我国价格调控的效果比较好,取得了初步成效。”(记者 朱剑红)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文举】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