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四川在2011年对市州政府目标管理中不再设立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指标,转而用12项发展指标考核官员,此举意在更加重视各地民生发展和经济发展质量,更加突出民生指标的重要性。
不论对于官员还是百姓来说,GDP多少让人有点纠结。从其本质上来看,它被认为是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不但可反映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或地区的实力与财富。因此,在对官员的政绩考核中,GDP往往占有较大权重。从现实来看,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能说和GDP增长没有关系;然而,GDP并不是完美的,比如它并不能反映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也不能反映出财富分配的公平状况。
上述因素在政绩冲动的影响下,造成了很多追求GDP的极端行为,比如不顾实际的大拆大建、过度强调经济而忽视民生、为拉升GDP而占用耕地、破坏资源,等等。这些行为在使得GDP暂时增长的同时,也为长远发展乃至社会不稳定埋下了祸根。单纯追求GDP增长已经给我国发展带来很多弊病,GDP崇拜的发展模式是难以为继的,告别GDP崇拜宜早不宜迟。这也是“十二五”确定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原因。
如果说,四川在政绩考核中取消GDP增长率,是“点”的变化,那么,在“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降低经济增长目标,则是“面”的更新了。在“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我们看到,拟定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年均7%,较“十一五”降低0.5个百分点。看似只是数字的小幅度改变,表现出的却是整个国家经济发展价值取向的变化。用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的话来说,就是“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化”。
历史性的变化是为了把握住历史性的机遇。GDP崇拜的政绩观所造成的种种问题,如今必须通过科学发展来解决,这就要求各级政府痛下决心,与GDP崇拜作别,真正以民生为重点,客观看待GDP增长的作用,注意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为“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实现交上令人满意的答卷。凌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