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关注
“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苹什么”……去年起,农产品轮番涨价。而今年,物价,又成为全国两会最受瞩目的民生第一热点。
农产品价格上涨,真正推手是什么?农民是否获益?如何遏制“民资短期化、游资化”?3月8日,来自江苏的全国人大代表在京激辩。
农产品涨价推手:游资进入抬高
全国人大代表、盐城市亭湖区区长陈红红对记者分析说,从2010年开始,全球农产品的价格都发生了大幅上涨,在这样的趋势下,大家预期未来货币还会继续宽松投放,过多的资金竞相追逐能够抵抗通胀且能带来巨额盈利的产品;随着越来越多的游资进入,也就越来越抬高了农产品的价格。
陈红红认为,农产品市场不应该过度炒作,但根本上,政府要开辟新的途径,让民间资本有更多投资渠道。农产品涨价背后存在着体制性、政策性的原因,必须采取标本兼治的办法,切实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纳入各级政府的工作目标,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进行考核。
农产品适当上涨非坏事,关键要落进农民口袋
“对这个问题,我有话要说!”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梦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钱月宝3月8日在小组讨论时说,“我查了一下资料,大米,我们大概是每斤2元到2.3元,加拿大大米是10元一斤,韩国大米是8元一斤;猪肉,我们是每斤13元,韩国是70元,日本是42元。我国农产品与这些发达国家相比,便宜很多,但是工业品比人家贵很多。”
钱月宝认为,最直接、最快地增加农民收入的办法,就是农产品适当提价,让农产品回归到合理的价格水平上。她说,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土地地租、劳动力成本、农资价格都在上升,而农产品价格是相对较低的。“现在一个家庭,一个月吃不了30斤粮食,多支出一两百块钱人民币,对大部分家庭来说影响有限,当然城市的低收入家庭会受到明显影响,所以应该给低收入家庭发放农副产品专项补贴。”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工商联副会长朱国平对记者说:“去年年底,蔬菜价格大幅上涨,消费者严重不满,社会舆论纷纷指向流通环节。实际上,不论是贩运蔬菜的合作社,还是在城市卖菜的小贩,他们都没有从涨价中获得暴利,仍然是社会上收入最低的群体之一。”
朱国平代表认为,农产品适当涨价不是坏事,关键是涨到农民的口袋里。“如果通过农产品价格合理回归,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让农民有经济地位,中国的农业就更有希望了。”
扭转“短期化游资化”,鼓励民资投向高效农业
钱月宝认为,导致我国农产品价格去年以来上升幅度较大的原因多元,但有一个原因不容忽视——与农村直接相连的县域经济区内,民营企业生产成本快速上升、市场竞争日益加剧,进入“微利时代”,发展难度加大。“由此,一些民营企业将资本向非实体经济领域转移,合资搞房产、搞期货、炒作市场紧缺商品等,‘民资短期化、游资化’现象不时显现,加剧了市场风险。”
钱月宝建议,政府要出台系列政策,在用地、金融、税收、农资、农机及农业技术专门人才的引进配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补贴等方面,对由民营企业投资、农民土地入股的新型农业企业,给予适度倾斜。对能开发利用农村资源、“投资回报慢、社会效益好”的合作项目,要加大政策扶持,形成综合效益吸引力,真正让民营企业主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参与者与受益者。
“鼓励引导民营资本投向高效农业。” 朱国平还补充了一条建议:政府允许涉农民营企业以土地使用权作抵押向农业发展银行、商业银行贷款的“融资试点”。特别要鼓励中小民营企业联合投资“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及其它高效农业。(记者沈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