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庞大的企业群中,有许多是靠外向型的加工制造为生。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价格上涨和人民币升值成了压在企业头上的“三座大山”。在此情况下,中国制造还有竞争力吗?
在最近的采购中,国外采购商用他们的出价说明,中国制造依旧生机勃勃。英国一家公司的采购代表表示,中国制造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优质产品,采购商愿意出较高的价格来购买好品质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制造商纷纷将今年出口订单价格提高,将成本部分或全部转移给国际采购商。
上述新闻意味着,“三座大山”对中国制造的压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首先,原材料价格上涨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影响大同小异。其次,劳动力价格上涨,也并非中国独有。第三,本币面临升值压力是多数新兴市场国家的“通病”。
由此可见,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也备受煎熬。出口制造企业当然不可能独自消化成本上涨,在新一轮的采购和价格谈判中,采购商只得面临世界范围内的全行业涨价。这个时候,中国独特的竞争优势就凸显出来了。经过一二十年的经营,中国制造业现有的规模优势和产业集群实力超强。另外,中国的发达的基础设施水准显然不是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可以比拟的。
总之,凭借长期积累的雄厚基础和独特的系统竞争优势,“中国制造”应该能安然度过三大压力考验,并继续发展。 (陈业)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