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武汉3月10日电 (记者 徐金波 张芹)湖北省政府官员10日表示,该省正抓住武汉被国家列为内河主要港口的机遇,整合武汉、黄冈、鄂州、咸宁等地优良岸线资源,启动武汉新港建设,未来5年投资逾千亿元打造长江中游航运中心。
湖北长江干线逾千公里
湖北境内长江干流全长1038公里,占长江干线通航里程2838公里的36%,在沿江各省市中位居第一。武汉地处中国中部腹地,是长江水系水运较发达城市之一。建国后,湖北航运事业蓬勃发展,武汉港一度成为全国内河第一大港,汉口码头年货物吞吐量仅次于上海,位居全国第二,水陆航线可以到达世界诸多国家。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受行政区划限制,湖北港口岸线资源缺乏整体规划,码头布局比较分散,功能分区不强,基础设施滞后,现代化水平不高,港口和航运企业“小、散、弱”的现象比较突出,货物吞吐量长期在5000万吨左右徘徊。
审时度势建设武汉新港
近年来,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水运作为一种占地少、运量大、投资省、能耗低、污染小的低碳经济发展形态和重要交通运输方式日益受到重视。为了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增强为中西部区域服务的综合能力,更好地整合港口岸线资源,促进生产要素向长江沿岸聚集。
2008年5月,湖北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站在科学发展的高度,提出了建设武汉新港的重大战略决策,决定将武汉和鄂州、黄冈、咸宁四市港口统一规划建设,并确立了“亿吨大港、千万标箱”的发展目标。
武汉新港位于长江黄金水道中游,由原武汉港和鄂州、黄冈、咸宁市的部分港区组成,规划港口岸线627公里,规划区内现有27个港区。港区及腹地面积达9300平方公里,人口约110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9.1%,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均占全省40%以上。
根据《武汉新港总体规划》和《武汉新港“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武汉新港集装箱吞吐量将达200万标箱,货物吞吐量将超过2亿吨;到2020年,集装箱吞吐量将达500万标箱,货物吞吐量将超过2.3亿吨;到2030年,集装箱吞吐量将达1300万标箱,货物吞吐量将超过4.3亿吨。
创新机制明确发展重点
目前,湖北省成立了武汉新港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将武汉、鄂州、黄冈、咸宁四市港口岸线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筹布局港口、码头、物流、仓储、临港加工贸易区、保税物流园区和集疏运系统,统筹安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新港范围内港口、公用基础设施和相关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统筹港口、公用基础设施和相关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管理。
着力促进“港城互动”。根据2009年2月国家交通运输部和湖北省政府联合批准的《武汉新港总体规划》,在空间布局方面,武汉新港主要集中规划建设“一个新港商务区、两个集装箱核心港、五座临港新城、十二个临港产业园”。
在产业布局方面,引导和支持能源、电力、建材等大宗物资、重大装备制造产业在沿江布局。重点培育汽车、钢铁、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现代物流等十大临港产业,配套协调发展旅游、生物医药、轻工等产业。
在集疏运网络方面,规划构筑东部公路“六纵三横六联”,五条沿江铁路通道和西部公路“三纵三横六联”,两条垂江铁路通道,一条沿江铁路通道,多层次互补的武汉新港综合交通服务体系。
港口及配套工程相继启动
截至目前,武汉新港已开建阳逻集装箱港区二期工程、亚东水泥码头、武钢江北深加工基地码头、稻米中心交易码头、金口重件多用途码头工程、鄂州三江港区矿石码头、钢铁件杂码头、黄冈国盛装卸码头、葛洲坝水泥配套码头、咸宁核电重件码头等29个港航项目。开建武汉新港江北铁路、江北快速路、凤杨线、花山大道、东西湖惠安大道、黄冈长江公铁大桥、仙崇线一级公路等21个集疏运项目。开建金口临港工业区、武船特种船舶及重型装备制造基地、华中钢铁交易物流中心、新港华中地区食用油进出口加工基地、三江港区超凡物流园及配套码头、鄂州光大船舶制造基地、华海船舶重工、龙佑赤壁温泉度假区二期等15个产业、物流园区项目。
同时,长江航运中心大厦、杨泗港区搬迁及开发、阳逻集装箱三期工程、林四房煤炭储备基地、武九线鄂州地区疏港铁路专用线、团风罗霍州大桥及码头项目、潘家湾物流聚集园、稻米中心铁路专用线、保税港园区建设、汉口北高新物流示范园等项目前期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展开。
此外,还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与对外交流。2010年5月,武汉新港赴香港专题招商,与29家境内外企业和机构签约24个项目,总投资额达604亿元。
“新港效应”日益显现
两年来,湖北省按照积极探索“第四代港口”建设发展模式,加快推进武汉新港规划建设,“新港速度”、“新港效应”日益显现。
投资强度明显加大。新港规划建设启动两年来,投资超过了百亿元。
通航领域不断拓展。先后开通了直达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及港澳地区的不定期货运航线。恢复开通了武汉至上海洋山港“江海直达”航线。开通中远直达快航,湖北货物接转欧洲干线班轮时间缩短一周。开通了直达台湾的货运航线。武汉新港已成为名符其实的中部地区走向海外的重要“门户”。
临港产业加速聚集。依托武钢、武船等大型龙头企业和武汉汉口北高新物流产业示范园、鄂州三江港区超凡物流园、黄冈楚江物流园等产业物流园区,构建以汽车、钢铁及深加工、船舶及其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4大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石油化工、食品加工、建材、现代物流、金融、商贸关联产业循环配套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以循环经济为特征的新型工业化基地。吸引了湖北星丰金属资源加工园、华海船舶重工等一大批物流、加工和制造企业相继落户新港。
区域辐射能力不断增强。孝感、咸宁等地区与武汉新港阳逻港区的联系也日益密切,95%以上的外贸集装箱由武汉新港中转。今年6月阳逻集装箱二期工程全部竣工后,年吞吐能力将达到100万标箱,除了继续巩固湘、鄂、川、渝、陕、豫传统市场外,还将与皖、赣等地加强合作,使其融入长江中游经济带。武汉新港正日益成为拉动武汉城市圈及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增长极。
货物吞吐量大幅提升。2010年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集装箱量达65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9.3%、15.1%,武汉新港在长江中、上游率先迈入“亿吨大港”行列。
未来五年投资将超千亿
“十二五”时期,武汉新港将建设各类项目111个,投资总概算1766亿元,努力实现“一个提升”(把武汉新港从第二代港口提升为第四代港口)、“两个倍增”(货物吞吐量突破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万TEU)、构筑“三大体系”(港航体系,集疏运体系,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四大特色功能区”(中部最大、功能最完善的综合保税示范区;中部通行最便捷、设施最先进的立体化综合交通枢纽示范区;长江上中游现代化程度最高的航运服务核心区;我国最具“两型”特色的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区)。
到2015年,武汉新港集装箱吞吐量将达200万标箱,货物吞吐量将突破2亿吨,力争初步建设成为集现代航运物流、综合保税服务、先进港口设施和经济技术开发于一体的现代港、国际港、枢纽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