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购物卡重返深圳、广州等地。
●之后,相关专家认为,电信企业发行的储值卡、公交系统发行的一卡通都属于购物卡,是可以取代现金直接消费的,而零售企业却不可以,政府应该给这个行业以公平的待遇。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也认为,购物卡是流通服务领域中一个世界通行的企业营销手段和支付方式,它的存在有客观必要性。但购物卡带来的腐败等问题是绝对应该管理的。一时间,对购物卡采取“疏”而不是“堵”的观点成为主流。
●随着中国加入WTO,大量外资零售企业进入国内市场,购物卡就无声无息地在商业领域扎下根,并快速蔓延到商场、超市、药店、美容院、健身房、蛋糕店、茶叶店等市面上存在的行业。
从犹抱琵琶半遮面,到大街上堂而皇之的挂牌亮相,礼品回收在没有阳光的市场里逶迤发展着。经济学告诉人们,有需求就有市场,但问题是,有市场并不一定就有合法的秩序。调查中,记者惊诧于一个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礼品回收故事,但故事背后的串串疑问愈加让人不解:礼品回收到底犯不犯法?为什么没有正规注册的回收公司?相关部门为何不取缔这些灰色地带里的中介?如果说礼品回收这个灰色的行当里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罪过,那么,究竟谁是原罪?
□记者李向华实习生林青华/文记者王富晓/图
深度
解析篇
礼品回收者的难言之隐
A、我被“高科技”撞了一下腰
一家网上回收购物卡的中介老板郭某称其已“萌生退意”。
“我现在已经准备做流通了。”郭某说,“其实我也看明白了,我们做中介的,大部分都做不大,挣个辛苦钱而已。到处收卡很辛苦,再倒腾成钱也很辛苦。回收购物卡不是稳赚不赔,也是有风险的。”他忍不住向记者抱怨说:“就在今年春节后,我的团队竟然连续遭遇复制卡,损失惨重。这些骗子将购物卡复制后卖给我们,我们通过商场查询可以看到有钱,也能买东西,但转眼他们就用‘母’卡将钱刷空了。现在没办法,只能报警,等着警察破案。”
B、借我一双识假的“慧眼”吧
在郑州市经一路开烟酒专卖店并从事礼品回收多年的曹老板表示,礼品回收商最怕收到假冒产品。
“很多店都免不了得交些‘学费’。”曹老板说,“我们店刚开始做回收生意时就收到过几次假货,损失不小。后来我自己学、让员工学,扎扎实实地学会了礼品真假的鉴别本领。假冒礼品造假的花样特别多,而且他们会跟着我们鉴别能力的提高不断升级,越造越高端,普通人很难鉴别出真伪。现在,我们锻炼得基本都能辨别出个真假来了,但也不敢打百分百的保票。”他说:“我平时收的酒中,80%的茅台酒都是假货,高端的五粮液假货更多,有的小超市和代理商也真假掺和着卖。”
曹老板称,他今年的很多店都不愿收酒。“年前价格炒得那么凶,我怕节后价格回落,更重要的是难辨真伪。现在很多人都知道,真正的高档酒是有收藏价值的,所以,对贱卖的白酒我们也很怀疑,像XO等一些让人难分真假的洋酒及小品牌高端酒的回收价格更低,因为这类酒难以出手。”
C、“江湖”小老板,不知诈中诈
登封市检察院检察官白朝鹏向记者介绍了这样一起案件,犯罪嫌疑人汪某和刘某在登封市区开了一家烟酒店,同时也做回收礼品的买卖。
一天下午,刘某给汪某打电话称有人来卖中华烟,让汪某到店里鉴定。结果两人合伙将客户王某价值540元的软中华烟换成假烟,然后称其带来的烟中有一条是假的,不予回收。王某回家后得知自己的烟是被换掉的,就和付某、梁某、曹某等人商量敲诈汪某和刘某。后王某给汪某打电话称还有几条烟要卖。随后,王某拿着8条芙蓉王、两条中华烟来找刘某。汪某和刘某再次用假烟将王某的一条真硬中华烟、一条假软中华烟和4条真芙蓉王烟换掉,并对王某说其好几条烟都有问题。经鉴定,王某被换的香烟共计价值1150元。
这时,王某给付某、梁某、曹某等人打电话,原来,王某这次拿过来的烟都做有记号。付某、梁某等人过来后先把汪某和刘某打了一顿。汪某和刘某因为心里有鬼,也怕事情闹大,不敢吭声。王某等人遂向汪某和刘某勒索钱财,后来双方商议到2.1万元,汪某和刘某迫于无奈只好认栽。
事后,汪某和刘某到登封市公安局报案称被人敲诈,被告人王某、付某、梁某、曹某因涉嫌敲诈勒索罪被抓获归案,后分别获刑。
三问礼品回收之“灰”
①问:灰色地带,灰在何处
A、出了纠纷不好取证
郑州市丰产路上一家烟酒店的老板老郭坦言,一些礼品回收者的高利润,竟是源于“掉包计”。
他介绍,这些烟酒店老板或职员,拿着客户的烟酒进行真假验货,其间趁机将真货换成假货,然后对客户称这是假货,店里不收,掉包后退给客户。甚至有一些搞鬼的店还会利用高价吸引客户。“比如软中华的市场批发价是550元,有的收购商会喊价800元。”
由于礼品回收受到工商部门的打击,原本证件俱全的烟酒杂货经营店,回收礼品做得就十分隐蔽,甚至提供上门服务,如此一来,发生了纠纷就很难取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