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今年1月,我国进出口还保持着64.5亿的顺差,但是在2月,却陡然出现了73亿美元的逆差。海关总署近日发布的这组数据让市场有些意外,毕竟,这是11个月以来首次出现的贸易逆差。
不过,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对此并不感到惊讶。他在接受《新闻纵横》值班编辑解朝曦采访时表示,近二十年来,每年春节所在的月份,其实都会出现出口减少、进口扩大的现象。
梅新育:至少在春节前一星期,作为出口主力的工厂开始陆续放假,而要所有员工全勤要到元宵节之后。春节所在的月份,出口要减少很多,与此同时,我们生活消费的进口反而处在高位。这样一来每逢春节,如果是顺差,顺差都回会缩小,如果是逆差,逆差都会扩大,这成为了一个常见的规律。
除去春节这一季节性因素,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贸易室主任刘旭则从去年以来的总体数据看到了更多。他认为,外需疲软、内需旺盛是出现逆差的原因之一。
刘旭:外需比较疲软,特别是欧美经济增长缓慢,复苏乏力,导致出口相对进口而言速度更慢。而进口更多的取决于国内需求,国内经济发展速度快,对进口产品的需求更高,所以从去年以来总体数据来讲,进口增速大大高于出口增速。而特别反映在2月份,进口比出口高出十几个点,出现逆差。
逆差数据一出,外媒开始种种猜测,认为逆差会减少人民币的升值压力。环球财经研究院院长宋鸿兵认为,2月单月的逆差不会明显影响人民币的汇率。
宋鸿兵:逆差如果是长期或者一个季度,显然会影响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包括由于外汇债款数额减少造成人民币数额的减少。但是如果主要是由于春节或年初这种季节性调整,如果3月出口再恢复下半年强劲增长,我估计对人民币升值不会产生明显的预期上的影响。
过去10年间,单月贸易逆差分别在2003年1月和3月、2004年1至4月及2010年3月短暂出现过,不过随即就重回顺差趋势。那么,今年的外贸格局将是如何呢?梅新育预测,从全年来看,今年仍将是顺差的格局,不过,顺差额较去年将有所缩小。
梅新育:总体的顺差额缩小不是代表对所有国家的进口都缩小。相反,我认为对美国和欧洲的贸易顺差反而有可能扩大。与此同时,贸易差额的变动不仅仅取决于经济形势,也受自然环境自然灾害的影响。昨天日本发生了8.8级大地震,而且这场地震发生在日本的经济精华地区,对当地的工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害,这场地震在国际市场上产生了空档,这个空白相当一部分必须由中国的出口填补。由于日本地震,使得我国贸易顺差缩小的幅度没有之前预计的那么大。
其实,过度的顺差和过度的逆差都对经济发展不利。一个国家比较理想的贸易机制应该是进出口保持基本平衡。在两会期间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今年外贸总的政策指导是稳出口、扩进口、减顺差。这也反映了我国在推动进出口平衡方面的不懈努力。
宋鸿兵:长期不断的逆差会对财政造成压力、进出口失衡会对经济体本身造成很大压力。长期的顺差会在中国积累起来巨大的外汇储备问题,而在现有机制下,这些储备必须要变成人民币,迫使中国发行人民币,以至于现在外汇债款问题已经成为中国货币投放的最主要方式。而这又为中国货币供应量迅速增加,增加了不可控的因素。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说,一个国家进出平衡才是最理想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