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的个税起征点大体与人均国民收入持平,在国际上属较高水平,因此上调幅度空间不大。基于我国实际情况,建议这次上调10%左右,即从2000元提到2200元较适宜,过高调整反而会恶化整体收入分配格局。经济学家、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如此建议。(《新快报》3月15日)
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不管是人大代表议案,还是政协委员提案,都不约而同地关注了个税改革问题,其中个税免征额之争,更是焦点中的焦点。
个税免征额之争,关系社会纵向公平。作为调节贫富差距,体现社会公平的工具来说,个税本身的公平机制对于自身权威、发挥功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个税免征额之争,也体现了中国“税感”时代。山东一位政协委员说“馒头税”很高时,网民对于“馒头税”的热议超乎意料,不到半天时间,各种评论和跟帖充斥网媒。车船税草案稿向社会征求意见时,不到一个月留言和建议就多达10万条。大家如果留意网上的各种话题热点,税收最能触动大家的敏感神经。这是一个好现象,说明我们的民主意识、权利意识正在崛起,这对社会进步不无意义。
但是,我们期望的争论,是站在理性背景之下,有意义的争论。可现在,个税起征点之争恰恰陷入无序状态,可以说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对于改革毫无意义。官方透露可能是3000元,人大代表议案提交的是5000元,著名学者则各执一词,茅于轼建议8000元,有的喊出1万元的说法,现在华生又说不易过高,应该提高200元,明显陷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普通民众则有种“云里雾里”的感觉。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官方对个税改革信息披露不全面所致。3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个税改革草案,但是官方透露的信息只是“国务院原则通过,待修改后提交全国人大”。至于具体内容,官方惜字如金,既没有透露更多的信息,也没有公布改革的原则、依据、时间表和路径选择等,因而引起民间的过度猜测。
所以,及早公布个税改革的可信信息,是促进个税理性讨论的需要,也是保障纳税人知情权。李宁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