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在华日企:最困难的时刻还没有到来

2011年03月21日 08:40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从地震、海啸到核辐射,国内连续不断的危机并没有让日商金野成垮掉,58岁的他每天依然按时换上干净的工作服来到工厂里。

  同大多数在华的日资企业一样,金野成所在的日本电产科宝电子浙江有限公司要做的就是,保持这家设在浙江省平湖市的电子设备生产企业稳定,同时还要为迎接震后最困难时刻的到来做准备。

  地处杭州湾北岸的平湖市,是浙江省内最大的日资企业集聚地之一。这里共有日企上百家,常驻日商600多人。

  踏进日本电产科宝电子有限公司、津上精密机床有限公司等企业,工厂大院十分有序,车间生产线一切正常。显然,本土的大地震并没有让这里的日资企业停止运转,就连日本电产株式会社社长永守重信原定对平湖市的访问日程,也没有因故改变。

  在与科宝电子同在日本电产集团旗下的日本电产科宝浙江有限公司,除总经理佐藤孝夫回国参加公司总部的会议公出外,30多位日方员工没有一人因为地震回国,尽管他们中不少人家乡在受灾严重的福岛市。

  “由于交通、电力、食品紧张,加上核辐射的危险,他们很清楚自己回国后不但帮不上忙,反增加许多麻烦。”科宝公司人事总务部长金勇熙说。

  物流不畅是当前困扰日资企业生产的主要问题。服装企业茉织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70%订单来自日本,由于震后交通受阻,一批货物至今滞留在港口。

  不少企业负责人很清楚,即使货物出港抵达日本,物流依然成为问题,因为日本不少高速公路上只允许救灾车辆通过。

  对于在华的日资企业来说,最困难的时刻还没有到来。“再过一段时间,不管日本国内形势进一步恶化还是改善,都将激起正处于观望的日籍员工回国的意愿。”一位日资企业负责人说。

  此外,诸多不确定因素中还包括核泄露的影响。尽管日本政府已把疏散范围扩展到以核电站为中心的30公里半径范围,但如果这个范围继续扩大,将覆盖到更多的大公司与工厂。在这种情况下,把市场往日本国外转移出现苗头。

  在华的日资企业许多原材料供应商在本土,而灾区工厂停产、交通不畅,也为不少关键零部件的供应带来了潜在风险。

  面对中长期影响,许多日资企业已开始调整生产供应链格局,比如已有企业考虑把原材料供应方往中国转移。

  电产集团在平湖市的14家分公司,过去所需的铜、铝材等原来大多数来自日本,但已有公司表示下一步会在中国寻找替代品,考虑使用中国大陆或台湾的原材料。

  33年前曾经历过大地震的金野成说,公司上游的零配件供应厂方主要在日本,目前公司内部还有零部件库存。但受海啸影响的工厂恢复要一到两年,而且上游厂方已表示一些零部件的交货期往后推迟。

  不过,供应方的转移让金野成也在矛盾中面临两难:“一旦日本国内的供应商恢复生产,他们也需要订单。如果市场失去了,灾后的恢复重建对保险公司来说将更加遥遥无期。”

  在这方面,金野成期盼日本政府效仿中国在四川汶川地震中扶持灾区企业的政策,毕竟帮助日本震区企业走出困境,不是哪一家公司可以做得了的。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杨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