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评论:遏投机止谣“盐”

2011年03月21日 11:35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近日,受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影响,谣“盐”风波在大小超市和证券市场之间反复兴风作浪,一面是江苏、浙江、安徽、上海等地加碘食盐遭到哄抢,另一面是与“盐”有关的股票全部莫名大涨,甚至连带“咸”的涪陵榨菜股票也扶摇直上。市场人士普遍认为,这主要是投机资金利用现货市场的非理性而在证券市场借题发挥。

  近年来,投机资本愈发活跃起来,不仅在股市、楼市兴风作浪,还常出没于和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领域。比如,SARS肆虐期间的板蓝根、白醋价格疯涨,“甲流”来袭时的大蒜价格狂飙直至今天的加碘食盐。很明显,投机资本又在假借灾难之名,为某种物品的重要性造势,囤积居奇渔利。

  可以说,加碘食盐价格上涨,相当程度在于投机者的故意所为。一方面,盐行业具有特殊性,国家对食盐实行专营政策,对工业盐市场实行严格管理;另一方面,食盐是人民生活必需品,其需求主要是由人口年均食用量来确定的,市场需求弹性较小。可以想象,如果没有投机者借机渲染,食盐不可能遭到哄抢。

  不良商家借灾难敛财,国人早已见多不怪。逐利是资本的本能,低买高卖亦是商家获取商业利润的重要途径。但是,如果一切向钱看,忽视甚至无视道德和法律的缰绳,则丧失了人类最基本的人情温暖。面对灾难,我们需要的是同舟共济的情怀,而非贪图市井小利的价值迷失。温家宝总理做客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访谈室时,曾寄语房地产商,“你们的身上也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这一点,对一些不法投资者来说亦然。

  但是,应急之时,“自律”的效力远逊于“他律”。盐价虽小,可是事关居民的日常生活。因此,有关部门应密切关注盐价的变化,及时启动应急机制,确保食盐供给。

  同时,要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对造谣惑众、恶意囤积、哄抬价格、扰乱市场等不法行为,有关部门可顺藤摸瓜,查出谣言的获利主体,并依法坚决打击。在此过程中,政府一定要及时公布信息。一方面,通过权威信息的发布,消弭谣言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信息的公开透明,可使群众真切地看到政府在打击市场扰乱行为的魄力和作为,唯独如此,才能最大程度地起到疏导市场恐慌情绪的作用。

  与此同时,民众也应认识到个体对打击投机行为的责任。恐慌是一种社会心理,随着其范围的扩散,一些原本冷静的人,也有可能成为恐慌群体中的一员。因此,每个人都应自觉做到不轻信谣言,不乱传谣言,让谣言止于每一位智者。

  《瞭望》新闻周刊 张辉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