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强化欧元区银行体系,2010年7月,欧洲银行业监管委员会公布了对91家欧洲银行的压力测试结果,只有7家未能过关,显示欧洲银行业总体抵抗危机能力较强。然而不到半年,测试过关的爱尔兰银行业陷入危机,频频告急,使得此次压力测试信誉扫地。因此,必须实行严格、可信的压力测试。我们建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国际清算银行共同参与下次欧洲银行压力测试,并希望欧盟春季首脑会议通过相关措施,使得银行压力测试尽可能严格,并具可信度。一旦据此实行,欧元区银行必须立即进行重组,即对能够生存的银行实行资本重组、关闭那些生存艰难的银行。
从长期来看,有必要建立欧洲银行业监管与解决框架。此次危机应该吸取的教训之一是,这样的框架必须能够协调各个成员国的银行。最理想的是,这个框架能够覆盖所有欧盟国家,因为它们都属于欧洲单一金融市场。如果欧盟成员国间未能从政治上为建立这一框架铺平道路,那么至少应该先在欧元区实行。
关于解决主权债务危机,我们认为应该尽快大规模减少希腊债务,通过主动交易减少债务,而不是全面的债务重组,因为前者给金融市场带来的动荡较小。
鉴于一些国家债务危机深重,要想恢复可持续发展,就意味着降低生活水平、提高生产,特别是增加出口。
调整经济政策,首先必须实行以增加就业、提高生产率为目标的内部改革,需假以时日,才能见到成效。私营与公共部门在偿还债务的过程中势必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反之,低增长又使减少债务变得更加困难。另外,这些国家还将面对通货紧缩的风险。为了打破这一恶性循环,危机国家首先必须稳定,然后再减少债务水平,同时加快经济改革的步伐。由于欧盟在清理整顿银行业方面拖延不决,导致市场疑虑犹存,并担心一些危机国家可能违约,因此债务借贷成本屡创新高。为了帮助这些国家恢复元气,我们强烈建议欧盟设立临时结构基金,调动资金,专用于资助那些国家的新经济增长战略。这样有助于帮助它们度过最为艰难的调整阶段,从而为结构改革与经济增长奠定基础。
希腊——
“瘦身”方案奏效难
本报驻法国记者 顾玉清
2009年债务危机爆发后,希腊政府与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达成协议,通过实施严厉的财政紧缩政策,换取贷款,偿还到期债务。为此,希腊在2011年财政预算中,强行削减50亿欧元的财政赤字,目的在于“确保借贷成功”。
今年3月,尽管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公司认为,希腊财政重整计划面临的风险大,再次下调希腊主权信用评级,希腊还是重返国际债券市场,并成功发行半年期国债,融资16.25亿欧元,远高于预期的12.5亿欧元。当然,因受级差影响,收益率被迫提高到4.75%,比2月份同类债券高出0.1个百分点。希腊公共债务管理局对这次国债销售结果表示相当满意,认为国内外许多投资者踊跃认购表明资本市场正在逐步重拾对希腊的信心。
希腊通过实施改革和紧缩计划后,过去6个月的统计数字已显示,希腊赤字正在减少,财政预算逐渐步入正轨,如果这样的形势发展下去,今年将是希腊转机的利好年份。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充满信心地表示,如果大家能团结协作,继续已开始的改革,“2012年,我们一定能重回增长之路,到2013年,我们就可以将导致现有危机的所有失误抛在身后”。
但是,改革的“休克疗法”对希腊近期的伤害还是比较大的。希腊今年采取了削减公共开支、增加税收和改革养老金等一系列“瘦身”方案,给希腊经济社会带来了难以避免的消极影响。去年,希腊经济缩水4.2%,预计今年还有可能下降3%。紧缩银根导致失业率继续攀升至14.2%。
目前,希腊政府一方面对民众不满情绪进行耐心解释和疏导,以稳定形势推进改革;另一方面则敦促欧盟建立一种对欧元和管理债务危机的总体解决办法,并要求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适当延长还款期限。
3月,欧元区国家领导人在布鲁塞尔举行特别峰会,商讨了一套应付债务危机的全面方案,并对希腊的要求做了回应,其中包括扩大现有救助机制的规模和用途、适当延长希腊还款期限、降低贷款利率等,从而减轻希腊的还款负担,让其尽快走出危机。在这一救助方案中,最受关注的是欧洲金融稳定机制,该机制的推出有助于希腊缓解市场抛压,降低其融资成本和难度。
分析人士认为,希腊今年的财政赤字有望进一步减少,但主权债务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将会增加,再加上诸多不确定因素,希腊在短期内仍难摆脱危机阴影。
爱尔兰——
外援是把“双刃剑”
本报驻英国记者 李文云
爱尔兰与欧盟就救援条款的磋商似乎被企业税卡了壳。
新上任的爱尔兰总理肯尼近日在美国访问时表示,尽管欧盟以救援资金条款施加压力,但爱尔兰不打算上调企业税。肯尼如此明确表态,意在吸引或稳住美国的大公司。爱尔兰财政部长和农业部长也分别在不同场合传达了同样的信息,反对把救助计划同企业税挂钩。
爱尔兰总理与部长们的强硬表态自有其苦衷:欧盟有些国家一方面施压爱尔兰尽快恢复经济活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同时又施压爱提高企业税,而稍低的税率又恰恰是爱尔兰公司赖以生存的竞争力所在,如果爱尔兰把企业税提上去,就可能导致许多因低企业税率而在爱尔兰落脚的跨国公司萌生退意,这对正在努力挣扎的爱尔兰经济不啻当头一棒。
爱尔兰在债务危机爆发后,接受了欧盟总计850亿欧元的救援计划,但爱尔兰拿到手的只有675亿欧元,其余175亿欧元是爱尔兰财政自掏腰包的。欧盟救助款利率高达5.8%,比2.9%的融资成本高出一倍。在本月中旬举行的欧元区国家领导人特别峰会上,当爱尔兰新政府兑现大选承诺,就5.8%的高利率与欧盟谈判并寻求优惠时,德法等国又开出提高企业税的条件。这给爱尔兰新政府出了更大难题。
目前12.5%的企业税是爱经济发展的基石,对提高爱企业竞争力和吸引外国直接投资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爱尔兰出口导向与倚重外资的经济复苏过程中,同样非常重要。爱农业部长甚至表示,提高企业税是一种经济“自杀”政策,爱尔兰不可能接受这种条件。
不可否认,爱尔兰债务危机发展到今天的地步首先是其自身的原因,并要为此付出代价。爱尔兰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放松了房贷监管,过度信贷积累了房地产泡沫,导致房地产劫持银行,银行又劫持政府,造成去年债务危机大爆发。此外,危机爆发背后还有欧洲长期以来的高福利政策。爱尔兰大选期间,一位工作了8年的华人女服务员对记者说,爱尔兰福利很好,失业者每月可从政府领到近800欧元的失业救济金,有了这笔钱,稍微省俭一些,吃饭不成问题,所以很多失业者并不急于找工作上班。久而久之,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出现债务危机是自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