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轮产业西移浪潮中,一线城市已不是闽商的最爱,近8成闽资选择流向内地二三线城市
头天签约,香港佳邑投资集团副总经理郑勇3月23日就赶到乐山沐川县看项目,“希望促进项目早日‘开花结果’。”
3月20日和22日,省政府驻福建办事处组织近70家企业分别与凉山州和乐山沐川县对接。两场对接会下来,签了100多亿元投资项目。
春节后,省政府驻福建办事处便开始筹备这两场活动。组织者方面指向很明确:此次考察不去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才是目的地。省政府驻福建办事处主任徐朝晖注意到,在新一轮产业西移浪潮中,一线城市已不是闽商的最终落脚点,反而有近8成闽资选择流向了内地二、三线城市。
一个星期前,这支由闽商、在闽川商,意大利、西班牙、法国、智利、斯洛文尼亚等国商人组成的考察团同时前往凉山州和乐山市沐川县。短短一天考察,客商便与凉山签订了80亿元项目,涉及农业、工业、地产、能源、新材料、旅游等行业。其中包括年产20万吨锰矿精深加工项目,风能发电、投资20亿元的葡萄种植项目等。随后,沐川也将26.5亿元投资项目收入囊中,包括旅游开发、城市综合体开发、铜冶炼深加工等项目。
新闻延伸
闽商入川为何钟爱二三线城市?
面向“成渝高地”布局产业链
□本报记者 曾小清 刘川
“十多个亿投资只是初步达成意向,我们已开始做增资的谈判了。”厦门迈士通集团董事长赵剑青说的是在凉山州会理县的一铜矿深加工项目。
赵剑青一年间就在川投资了三个项目。2010年7月,投资10亿元的西部电子互连器件生产基地在内江开建;2011年3月,投资30亿元的能源技术(西部)产业基地在乐山开工。将内江-乐山-会理三个项目连成一线——赵剑青的布局面向“成渝高地”的产业链。
投资产业 谋求长远
“未来4年成都和重庆的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将达万亿元。”赵剑青说,他的动作必须再快些。
目前他遇到了原材料供应难题。在凉山考察对接会上,赵大倒“苦水”:内江和乐山两个项目,每年需要3万吨铜矿原材料。二期很快就要投产,到时候铜需求量将扩大至7-8万吨。目前他们主要从云南矿业和江西矿业买原料,运距很长。
凉山回应:可以解决!
原来,凉山当地最大铜矿加工企业——拉拉铜矿,马上要投产年产10万吨的阴极铜,完全能满足迈士通的原材料需求。
双方一拍即合。迈士通以参股的方式进行材料战略合作,运距由此可缩短一半。在350公里半径内就可完成生产要素整合。
整合区域资源的产业发展观,洞开了香港佳邑投资集团和乐山沐川的合作大门。沐川竹资源丰富,当地政府先是将世界几百个竹子品种“请”入园增强资源优势,再向专家引“智”做项目规划;最后请来客商,希望引来技术、资金和信息,打造为集旅游、休闲、科普基地、科研、工业产品为一体的综合竹产业。22日,香港佳邑投下12亿元入主竹博园项目。
“我们不光是投项目,而是要投产业,谋求长远发展。”香港佳邑副总经理郑勇表示,围绕“竹”做文章,他们将进行相关产业链整合。
立足市场 换来投资
凉山大“晒”阳光,引来国外葡萄酒企业。他们发现,凉山的葡萄种植条件相当理想。
这也是厦门优传供应链有限公司董事长宁晓晖跟踪2年的结果。他说,中国红酒消费成都排名前三,历来是国内大的红酒品牌必争之地。他去年就在重庆设立红酒贸易公司,一半业务就在四川。实现产品本土化,就近市场销售,才能获得更大的利润。立足凉山,可辐射成渝。
市场换来投资——宁晓晖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将自己的资金、市场,与国外合作伙伴技术打捆,合作开发葡萄酒庄园:包括种植和酿酒加工。这对凉山也是很划算的生意:按每公顷能产5000瓶葡萄酒,每瓶平均50元算,农民每亩葡萄种植可换来1.5万元收益,新的葡萄酒产业链也将产生。
另一方面,宁晓晖正积极在成都综合保税区设立红酒进口交易中心,做成进口红酒分拨中心;而凉山地区主要满足本地供应。成都和凉山联合,可辐射西南、西北市场。
立足特色 收获双赢
围绕“竹子”上下游产业链做文章,沐川前三个月引入内资7亿元,超过了去年全年一半。其中竹木项目占招商引资项目65%以上。
“我们也要‘挑食’,企业要进来,我们要看项目对产业链有什么推动作用。”沐川县投资促进局局长周杨森透露,年产30万吨鲜竹沥保健饮料、年产6万吨生态烧烤碳项目,一期投资5000万元的风力发电机竹叶片项目,竹纤维项目,正排队进入沐川。
“沿海投资出现了新变化,关键在各地如何做好区域特色。”徐朝晖表示,上述投资主体,均为中小企业——如果说上一轮投资的主角是跨国巨头为主体的话,90%的外资会选择成都投资,因为他们对环境、市场覆盖面、项目承载能力要求高。当巨头们完成布局,为之配套的中小企业投资会更活跃,他们更倾向于待开发机遇更多、投入产出效益更高、加工条件和生产要素较好的二、三线城市。(记者 曾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