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8家乳品企业(已建企业76家,改扩建企业1家、在建1家)中,54家企业符合相关要求,予以准入;24家企业不符合行业准入条件,确定予以关闭。”这是陕西省工信厅近期公布的一组统计数据。截至目前,该省已经完成全省乳制品企业的全面审核清理工作。
不仅仅是陕西省。近期,全国乳制品企业及各省工信厅、发改委与质检总局都在为一项新标准的执行而奔波忙碌。这张被誉为“乳企准生证”的通知将国内乳企推向了生与死的临界点。
据业界权威专家预计,通知中规定的“大限”过后,最少将有20%的乳品企业由于不符合行业准入条件和难以承受过高的检测设备投资而被大浪淘沙一般驱逐出乳品市场。
如此“大考”之后,中国乳企面临的将是一片坦途吗?
大企业的忙碌
面对这场集体的“生死劫”,大连市奶业协会秘书长金丰久表示,“如果单从生产能力一项来看,目前大连的所有乳企都不够标准。”他介绍,此前发改委要求企业日处理鲜奶能力达到200吨以上,目前大连即使最大的企业日销量也只能达到100吨左右,所有企业加在一起只能凑足一个企业的标准。
“即使拿到‘准生证’的企业,后续还要面临成本的压力。”云南昆明一家民营奶企黄姓负责人告诉中国商报记者,“企业今后生产的每批奶粉都要进行检测,每吨奶粉仅此项成本就要增加五六百元。如果企业在此时同时要面临增加生产成本和上检测仪器的双重考验,那么资金压力可想而知。”
记者还了解到,国内中小型乳企有很大一部分资金是用于购买原奶用的流动资金。对于一个规模在1000万元的企业来说,至少要有400万元左右的资金是流动资金。如果多买100万元的设备就意味着用于购买原奶的资金减少到300万元,企业的生产规模就会缩减到以前的八成,本身并不丰厚的利润再加上产能的被迫压缩,这部分企业的盈利空间将越来越小。
小企业的无奈
与一些乳企紧锣密鼓忙碌着为迎接乳制品生产许可证重新审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中西部的微型乳品企业几乎没有了改善的积极性。他们甚至开始遣散员工,出售设备,为下一步转行准备。一位准备放弃“大考”的宁夏乳企负责人告诉记者,自己之所以选择退出市场,就是因为可以预见今后乳品市场的检测将越来越严格,消费者要求越来越高,伴随而来的是成本越来越大,利润越来越少。
云南省奶业协会秘书长黄艾祥也在采访中告诉中国商报记者,截至目前,云南省大多数乳企还处于上报和审核环节,在质监局的第一次检测中顺利通过的企业并不多,仅有三分之一。剩余三分之二的企业还是希望能通过整改后达标,如果就此被驱除出市场,这部分乳企将面临诸多的尴尬。
云南中小乳企的尴尬其实折射了国内所有中小型乳企目前的艰难处境。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甘肃、宁夏、四川等中小乳企聚集的省份,不少乳企负责人觉得生存希望渺茫,在今年年初就都纷纷开始为自己谋求新的路子。有的企业甚至早在去年公布重新审核生产许可证时,就决定要把自己的奶粉厂关掉。
事实上,在新规所带来的倒闭潮中,绝大多数中小乳企都是因为无奈而选择退出,并非自愿。他们清楚自己在这次“大考”中毫无优势可言,通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仅“资金”一项就极有可能让其死掉。后续检验检测所需的资金更是让这些中小乳企望而生畏。如果硬撑着将检验检测设备弄齐全的话,他们后面临的将是更艰难的未来。两难之下,选择退出成为了必然。
企业倒闭奶农面临倒奶?
对于此次“大限”将可能带来的遗留问题,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分析师宋亮告诉记者,这次被整顿出局的中小企业中保守估计最少有5%与奶农有直接关系,这些企业中能够被大企业覆盖到的,他们所收购的奶源就需要大企业去协调,甚至政府允许降低标准收奶。而剩余的覆盖不了的,只能是政府拿出一部分资金让大企业去收购奶农奶源。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奶农的原奶会不会有质量安全问题?如果企业因此而拒收,奶农又将面临着滞销甚至倒奶的尴尬。对于上述种种问题,政府都应该拿出应对之策。”
此外,不少乳业专家也表示,还有一个情况也不能忽略,在大企业覆盖不了的四川、陕西、甘肃等地,奶企主要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奶牛养殖业也以传统的散户养殖模式居多。这些区域不乏一些品质较好、当地市场认可度较高、服务于中低收入阶层的区域性乳品企业。这些乳企的产品品质本身没有问题,购买他们的产品已经成为当地居民的消费习惯,这些企业一旦被淘汰,当地居民的消费需求如何得到保障。
对于中国乳业来说,阵痛是明显的,但痛过之后就能彻底解决问题吗?“实则不尽然。”宋亮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问题的根源是我们的产业链接机制不够合理,标准设立不够健全,法律法规也不够严格。国内的乳制品问题还是应该从全产业链入手,从制度和体制本身来找原因。政府要做的工作就是把标准设立好,把安全监管做好,其他的问题应该交给市场去解决。事实上,国内的乳制品安全问题并不是因为国内乳企的规模小而直接造成的,行业门槛低、企业质量良莠不齐只是造成国内乳品安全的必要条件之一。
而“大考”之后,一个可以预见的未来就是,中小型乳企将越来越多地被裹挟着退出市场,而大型乳企将在这次洗牌中占据越来越多的优质资源与市场,行业寡头垄断的格局将加倍凸显。在洗牌之前,中国乳制品生产企业已有1800家左右,其中,前5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高达60%至70%,行业集中度本来已经非常高,未来几家或一家独大的状况或许已经不远。
本报记者 海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