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发改委干预 日化巨头涨价“阴谋”流产

2011年04月01日 07:18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中国洗涤用品市场,宝洁、联合利华、立白和纳爱斯四大巨头几乎占据了全国逾八成的市场份额。评论人士称,此次“提前宣布涨价”若是组织有计划的行为,不仅违背市场经济规律,还涉嫌构成价格垄断

  近日媒体报道称,联合利华、宝洁、纳爱斯、立白等日化用品生产企业的大部分品牌都将提价,提价范围5%-15%。随着物价的高企,百姓花在日常消费品的钱也与日俱增,在通胀压力仍然高涨的情况下,消费者对生活用品的价格已经高度敏感。

  据悉,目前在中国的洗涤用品市场,宝洁、联合利华、立白和纳爱斯四大日化巨头,几乎占据了全国八成以上的市场份额。如此推测,四大日化巨头是否已经对中国的日化市场形成垄断?

  消费者认为,成本增加已经成为商品价格上涨冠冕堂皇的理由。生产企业只说因成本上涨导致商品价格上涨,却从来都规避成本到底是多少、哪些成本上涨了、上涨了多少。以日化产品为例,所谓原料成本上涨,恐怕业内人士也不一定一清二楚,日化企业完全是自说自话,缺乏基本的公信力,企业不能利用这点而搪塞消费者。

  评论人士认为,如果成本确实提升,企业涨价无可厚非,也不可避免,但如果是有组织有计划地通过大型经济体的联盟和联动来达到涨价并“挟持”市场的目的,不仅违背市场经济规律,还涉嫌违法。

  是否涉嫌价格垄断

  3月初,西班牙以操纵价格为由,对法国欧莱雅公司、美国宝洁公司等多家化妆品制造商处以总共5000万欧元(约合6980万美元)罚款。据该委员会调查,上述企业在20年内结盟操纵价格,阻碍欧洲市场竞争,损害消费者利益。早在2008年,包括联合利华、宝洁、高露洁在内的9家欧美日化产品制造商就因涉嫌在法国市场共谋操纵价格而受到调查。据报道,这些公司涉嫌从2004年底开始共享市场份额、

  价格和分销商等方面的商业信息,并就这些产品在法国的售价达成广泛协议。

  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曾说过一句话:同业中人甚至为了娱乐或消遣也很少聚集在一起,但他们谈话的结果,往往不是对付公众便是筹划抬高价格。消费者由此质疑,“近日,联合利华、宝洁这样的死对头在这次涨价中却表现出非常的和睦,3年来日化用品最大幅度的涨价,四大日化生产企业并驾齐驱,均选择在4月左右涨价,这未尝不让消费者心生怀疑之心。”

  业内人士表示,如果确实是由于原材料涨价引起商品涨价,这是无可厚非的、允许的,但是“涨价不允许串通”,如果经调查发现行业内企业制造价格预期,联手涨价或是散布虚假调价信息,扰乱市场秩序,是必须要处罚的。

  上海市物价检查所副所长李学武对媒体称,上海物价部门已经注意到四大日化品牌“提价”一事,并且已经向国家发改委汇报。

  李学武表示,四品牌“联手提价”涉嫌违反《反垄断法》,一旦国家发改委组织各省市价格部门对此事开展反垄断调查,上海将对四品牌中总部在沪的跨国企业展开调查。不过他表示,跨国企业通常有丰富的反垄断调查经验,因此价格部门取证难度较大。

  成本上涨成涨价理由

  据国内有关媒体报道,几大日化生产企业商品价格上涨,原料成本上涨是其主要原因。

  联合利华中国区副总裁曾锡文日前对媒体称:日化行业所用的原料大部分是石油的副产品,目前国际油价已从去年的50美元涨到了现在的100美元,洗涤用品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价格已涨了六成,塑料包装也涨六七成,肥皂等产品要用的植物油价格也涨了五成以上。油价上涨还大大增加了运输成本,另外,今年外资企业都要享受国民待遇,税收增加了,以洗发水为例,增加了1.2%左右的税率。

  曾锡文说:“日化行业是一个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如果我们涨价了,竞争对手却没有跟进,那惨的肯定是我们。因此,我们此次的平均涨幅没有超过10%。而且未来也不排除成本继续上涨而导致继续涨价。我们不是第一家涨的,也不会是最后一家涨的。”

  宝洁、联合利华、立白和纳爱斯日化生产企业的集中涨价,消费者对此有很多的质疑。他们认为,生产企业一直在强调原材料都上涨了几成几成,却一直规避原材料原来是多少钱,现在是多少钱,消费者从头到尾都不知道涨价前原材料的成本是多少。任凭生产企业说涨多少钱就是多少钱,消费者只能选择接受和囤货,监管部门应该行使其监督权,调查日化生产企业价格是否非涨不可。

  业内人士向记者介绍,日化生产企业涨价的背后确实有上游原材料涨价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存在,但对于这种压力,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内部挖潜来化解,日化企业其实有很多种办法来化解涨价,其中很有用的办法就是推出新品。

  先炒后涨声东击西

  物价已经成为当前老百姓最为敏感的话题之一。企业“提前宣布涨价”所带来的广告和试探效应已经初现,一些城市的日化、洗涤用品销量正在悄然攀升。各大超市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消费者囤货行为。

  而在各大超市记者看到,很多洗发水和洗涤用品均有不同力度的促销活动,力士洗发水买1送2(即买1个400毫升洗发水赠2个50毫升护发素),屈臣氏潘婷洗发水750毫升52.9元,加1元送200毫升护发素等促销活动。

  在高成本压力之下,这些日化生产企业为何还敢如此大力度地开展促销活动?究竟是以此消息来试探市场,还是策划此次涨价来提升短期销售量,谋取利润?

  一家公关公司的部门经理告诉本报记者,2008年初,在一些原材料涨价的背景下,部分国外品牌奶粉涨价,涨价幅度从5%至30%不等,而在正式提价前,一些商家就提前发布奶粉涨价信息,导致部分超市出现消费者抢购“洋奶粉”现象,在媒体报道后,一些消费者就会很自然地认同提价的做法。最后,这些品牌果然提价了。“经过多次这样的事情,我们发现,这就是一种市场试探的方法。一些厂家,先散布涨价的消息,然后通过一些报道扩大影响。最后调查一些消费者的接受度,如果消费者接受,那么迅速提价;如果不接受,那么就可以辟谣了。”

  提前散布涨价消息影响正常的市场秩序和定价机制,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分析人士指出,在严格控制物价总水平的形势下,政府有关部门应对垄断寡头“提前宣布涨价”这一现象高度重视,及早介入,除了对于涨价和涨幅的合理性进行监管之外,也要对其是否涉嫌广告、试探等目的进行调查,并且重罚不法行为。

  保障市场供应、稳定市场价格是政府的责任,现行法律法规也赋予政府价格监管的职能和手段。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邱宝昌律师指出,《价格法》第十四条提到,经营者不得有八种不正当价格行为,其中就包括“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

  行业专家认为,这些日化企业的行为已涉嫌构成价格垄断。如果企业串通涨价,且合计市场份额占1/2以上,就存在价格垄断嫌疑。企业有定价自由,但不能滥用。尤其是凭借市场垄断地位,滥用定价自由,不仅损害消费者利益,也损害中小企业利益。如果涉嫌价格垄断,即便提前公布涨价也不能使其行为合法化。

  日前,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对媒体称,发改委对此事高度关注,已经约谈了相关企业,了解情况,并明确表示,各类企业要加强社会责任,不得随意搭车涨价,更不许串通涨价、哄抬物价。

  发改委表示,洗涤用品和方便面等,都是群众生活必需品,其价格的变动直接影响群众的生活。这些涨价信息在网上广泛传播,加剧了群众对后期物价走高的担忧。国家发改委表示,将派出调查组赴有关企业进行调查。

  另据报道,在发改委的干预和强大的舆论压力之下,一些原计划于4月1日对洗衣粉、洗发水等日化产品提价的超市也决定先暂缓涨价。

  见习记者 郭钇杉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