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西方媒体不断报道称,中国制造不再便宜,一些西方公司因此而向其他地区寻求替代产品。另有一些报道则认为,中国制造不再便宜,可能会影响中国经济以及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这一观点似是而非。在全球资源和大宗商品如此大幅度涨价的情况下,我们认为,中国制造不能一味地以便宜取胜。中国制造需要合理地涨价,以恰当地反映当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
2011年以来,尽管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一波三折,但几乎所有资源类商品均有上涨。其中,大宗商品的涨势更是全面爆发,高歌猛进,显著跑赢了股市、债券以及美元指数。分品种看,棉花、铜、黄金和天然橡胶价格刷新历史纪录,白糖创下30年来新高,大豆、玉米和小麦等大宗农产品价格也创下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虽然近来这些商品中,有些出现了价格回调,但总体来看,它们依然处于一个长期的上升通道过程中。
这些大宗商品,恰恰是中国制造所需要的原材料。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最大的原料进口国,因此,大宗商品价格的牛市,对中国来说,因此承受的压力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都要大。这一压力既是世界需求决定的,也是发达国家贪婪的资本炒作导致的。
如果中国总是把世界原材料上涨的压力,在国内消化了,这就等于是不断压低中国制造的利润,这对国内民众来说,是非常不合理的。
而对外部来说,也无异于在纵容发达国家资本的贪婪,因为他们制造的通货膨胀,竟然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而是发生在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当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不是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相反是面临通货紧缩的压力,就是一个非常不合理的现象:它们滥发货币,它们炒高资源价格,但是,他们却同时享受着很便宜的中国制造的产品。
但是,西方一些国家的媒体却把这种不合理,当作是一种常态。因此,一旦它们发现中国制造变得不再如以前那么便宜之后,就开始有些惊讶,并“善意”地提醒中国,中国制造不便宜,对中国不是什么好事情。
对此,我们千万不要当真。中国制造该涨价的,就涨价吧。这已经不是一个中国需要饿着肚子,赚回宝贵外汇的时代,中国的外汇已经不需要再多;这也不是一个中国产业门类不全,需要引进各种产业的工业化初期时代,因此需要以压低劳动者报酬,来吸引外资。中国的产业已经在世界上数一数二。
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产业升级,需要摆脱对外部资源的高度依赖;我们需要提升全民福利,让国人的生活更有尊严。这些都不容许我们,再继续依靠压低自己的资源价格和劳动力价格,以满足外部世界的廉价需求。更何况,中国制造的产品涨价,并不意味着竞争力必然下降,相反,它是中国竞争力提升的一种证明。 《世界新闻报》 报评论员/雷思海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