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2011年夏秋航班计划开始执行。细心的人发现,武汉飞南京的所有航班,从此悄然消失了。据悉,这是高速铁路在武汉开通运营以来,停飞的第一条民航航线。
武汉南京两地间最先进、最快捷的交通方式消失了,看似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却恰恰是时代进步的结果。
火车趟趟满载
飞机上座五成
2009年4月1日起,合武客运专线正式开通,时速250公里的动车组投入营运。南京与武汉之间,由原先的十几个小时的火车相连,一下缩短为现在的最快只要3个小时就能抵达。它彻底改变了许多人出行的习惯和方式。经常往返两地的乘客,以往大多乘飞机,现在,几乎全都改乘动车。很简单,动车更快,更确定。
旅客选择出行方式的这种变化,带来了客运市场结构的变化。2008年,由武汉飞往南京的航班,平均每天5—6个,每天运送的旅客三四百人,客座率在80%左右。2009年4月以后,相关数据逐渐递减。今年1月,武汉飞南京的航班每天平均减为2班,平均每天运送的旅客100多人,平均客座率仅为54%,而机票的平均折扣率还不到5折。但是,总票价依然在350元以上,加上基建燃油费要400元以上,而动车二等票的价格只有180元(两地的距离是540公里)。
现在,武汉、武昌和汉口3个火车站,每天开往上海虹桥车站的动车是15趟,都路过南京,但因为南京的高铁车站要到今年6月底才能投入使用,这些车在南京都暂时不停。目前,武汉开往南京的动车,每天只有3趟,有3635个座位,基本趟趟满载,有时超载达到15%。今年7月开始,武汉至南京的动车将增至18趟,运能将猛增1万多人。届时,武汉至南京的动车组会基本实现公交化运营,航空客流可能还将减少,航空公司选择退出,无疑是适时的。
三条不同线路
命运各不相同
动车对航空市场的影响是绝对的,影响的大小是相对的。
同样是2009年4月1日起,武汉也开通了至上海的动车,最快只要5小时。2009年1月,武汉飞往上海浦东机场的航班平均每天为15个,2011年1月,武汉飞浦东的航班每天平均为9个。厦门航空公司的一位高级经济师分析说,武汉到上海的航空运输受动车影响相对要小一些,是因为从乘客感受的角度看,高铁的最佳运行时间一般在4小时左右,超过这个时限,航空运输的时间优势就将呈上升趋势。
2009年12月26日,时速为350公里的武汉至广州的动车投入运营,两地之间单程最快只需3个小时。武汉开往广州的动车,目前每天46趟,大约半小时一趟。面对高铁的挑战,航空公司曾试图加密航班,通过为旅客提供“公交式”的便捷航空服务来夺取市场,但终因客流不足,航班最终还是从最多每天的16班减少到现在的每天10班。同样是3个小时的旅行时间,为什么武汉至广州的航班还有一定的市场?业内人士分析,武汉至广州的动车二等票价是480元(两地的距离是1068公里),而机票多在5折以下,总价低于或略等于动车二等座的票价。而武汉至南京,则没有这样的事。
高铁民航竞争
旅客最终受益
客运方式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旅行时间和票价。
特定的情况下,动车取代飞机是时代的进步,但这绝不是交通运输工具本身之间比较的结果。也不表明,航空事业就将趋于萎缩。恰恰相反,去年,我国航空市场运营情况良好。飞机在中长途运输市场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从武汉到南京的客运方式的变化,历史上已经发生过一次“革命”:那就是,从水运转移到了高速公路。现在,两地之间的水运,早已没有了固定的客运航班。但是,长江运输事业并没有因此萎缩,现在,长江货运事业成倍增长。同样,汽车在高速公路的短途客运市场上,也具有自己的优势。
武汉市交委主任彭俊表示:“铁路、公路、航空竞争的白热化,受益最大的是旅客。”专家说,飞机、动车、轮船、汽车,这些交通工具,谁也取代不了谁。关键是,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要迅速地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个位置。(记者 顾兆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