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瘦肉精"之后的生猪源:养猪户按经验养殖埋隐患

2011年04月06日 14:00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双汇受“瘦肉精 ”事件影响,双汇销售损失10多亿元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盖子从济源双汇揭开了,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重建一个健康的上游。

  “我在外地,这几天风声正紧,查得厉害,谁也不见。”3月23日,河南济源 一位王姓生猪经纪人 选择“走为上策”。

  此刻,饱受煎熬的还有中国肉制品行业霸主双汇——大量肉制品下架,销售额锐减,加盟店倒戈,旗下上市公司股票跌停。而对于双汇而言,最为痛苦的则是其苦心经营20余年的“放心肉”品牌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而这一切,和短短几天时间飙升为与“三聚氰胺”齐名的“瘦肉精”有关。

  “一天损失一个亿”

  3月23日,河南济源,乍暖还寒。

  双汇集团 布局豫北地区的一颗重要棋子——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下称“济源双汇”)此刻亦感受着阵阵寒意。

  3月15日,媒体爆出,河南济源双汇收购喂有“瘦肉精”的“健美猪”加工肉制品。

  随后,双汇集团两次发表声明,坦陈所言不虚,采取召回产品、停产自查、处理相关人员等措施“自救”。

  一石激起千层浪。

  食品安全问题再次刺激了公众敏感的神经,并引发了强烈的市场反应。“没人买了,我干脆也不卖了,啥牌子的都不卖了,都退回去了。”河南济源一家小型超市的老板老杨告诉记者。

  “风暴”中心的济源双汇厂区更失去了昔日的喧嚣,被宣布将无限期停产,广场上堆满了召回的产品,工人们无精打采地卸下运回的产品。

  “企业的市场、品牌信誉和经济效益都遭受了较大的损失,10天时间影响销售10多亿元。双汇发展(000895.SZ)股票跌停,市值蒸发103亿元。”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 坦言,这是其有生以来经历的最大危机。

  事实上,面临危机的不仅仅是双汇。

  随着“瘦肉精”事件的发酵升级,整个肉制品行业都面临着公众的严厉拷问。“双汇都有,别的企业呢?还敢信谁?”与“三鹿”相似的一幕在“双汇”重演。

  “‘三聚氰胺’事件和‘瘦肉精’事件有类似的地方,譬如,企业把关不严,政府部门监管不到位、形同虚设,最终酿成重大的食品安全问题。”一位食品业专家对记者说。

  正在感受切肤之痛的双汇为避免重蹈“三鹿”覆辙,3月23日,万隆坦言,未来,双汇将兑现安全承诺,对产品质量负责到底,落实好“瘦肉精”在线逐头检测,实现100%全检。

  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对河南省内生猪养殖业展开了“瘦肉精”普查。

  据河南省政府通报,该省共抽检存栏生猪31万头,确认“瘦肉精”阳性生猪134头,抓获非法加工生产“瘦肉精”犯罪嫌疑人2名,并捣毁犯罪窝点,对72人采取强制措施,监察部门对53名公职人员进行调查取证,移送司法机关12人。

  “瘦肉精”重出江湖,谁之过?

  加工企业“吃不饱”

  “这早不是秘密了,只是盖子从济源双汇揭开了。”河南洛阳一家小型养猪场的老赵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一位业内人士介绍说,消费者喜欢瘦肉,价位也高,而“瘦肉精”能加快生猪生长,快速提高生猪的瘦肉率,于是,屠宰加工企业、生猪经纪人、养殖户形成了共同的利益链条。

  万隆亦坦陈,“瘦肉精”是上游产业链 中养殖环节出现问题,济源双汇的猪源在流通环节把关不严流入企业。

  事实上,“瘦肉精”流向市场与政府相关部门监管不力息息相关。

  “抽检形同虚设,实际上很多喂过药的猪是可以看出来的,大部分检查都是睁只眼闭只眼。”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双汇这些年扩张迅猛,导致上游生猪产业链和企业屠宰规模不配套,再加之监管方面的漏洞,才出现这么大的问题。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