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2010年消费投诉呈七大热点 汽车投诉创历史新高

2011年04月07日 18:41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据全国各级消协组织统计汇总,2010年共受理消费者投诉666255件,解决627271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67527万元。综合这些投诉,呈七大热点。

  一是保健类产品广告虚夸。

  2010年,保健类产品投诉量同比上升25.2%,其中:保健用品同比上升27.0%,保健食品投诉量同比上升23.8%。在保健类产品的投诉性质中,除质量问题外,涉及广告和虚假品质表示的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12.3%和10.6%,显著高于投诉普通商品和服务的平均水平。一些保健类产品厂商利用大众传媒,有的还采用“医生”坐堂就诊、“专家”点评推荐、“患者”现身说法等极具欺骗性的方式,将只具有某种保健功能的产品虚夸为具有治疗作用的药品,一些老年人购买使用后效果远不及宣传,有的甚至适得其反。

  二是汽车投诉创历史新高。

  据有关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在购置税优惠、以旧换新、汽车下乡、节能惠民产品补贴等多种鼓励消费政策叠加效应的作用下,2010年,我国汽车产销双双超过1800万辆,增幅同比超过32%,刷新全球汽车产销记录。在产销两旺的背后,是汽车投诉量的更快增长。

  2010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汽车投诉14093件,同比增长51.1%,创历史新高。“十一五”期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汽车投诉量从2006年的7761件快速增加到2010年的14093件,呈逐年增长趋势。在汽车投诉中,因汽车质量问题产生的投诉占比55.5%。值得引起注意的是,2010年频频出现的汽车召回事件,一方面说明相关厂商对消费者合法权益有所关切,另一方面也给汽车质量安全问题敲响了警钟。此外,汽车投诉中,合同纠纷占比13.7%,根据消费者反映的有关情况,一些汽车销售商将翻新车、事故车当作新车出售,涉嫌消费欺诈。

  三是笔记本电脑故障多。

  2010年,计算机类产品投诉量同比上升29.8%。在计算机类产品投诉中,消费者反映一些笔记本电脑出现死机、异响、高温等故障,经多次维修仍解决不了问题;不少电脑的液晶显示屏出现黑屏、花屏或屏闪等情况;部分品牌电脑出现质量问题后维修服务不及时;不少厂商随意解释国家三包规定,逃避企业责任。此外,部分厂商常常以缺少相关零配件为由致使维修时间大大延长,耽误消费者使用。

  四是厨房小家电投诉增长快。

  2010年,厨房电器及相关设备投诉量同比增长48.7%。在厨房小家电产品投诉中,消费者反映产品材质做工差、使用寿命短、安全存隐患等问题的相对较多。在各类小家电投诉中,有关豆浆机质量问题的投诉相对集中,一些厂商提供的产品粗制滥造,使用寿命短,甚至存在安全隐患。此外,维修难、服务差、收费贵等问题成为小家电产品售后的软肋。

  五是旅游合同违约问题突出。

  2010年,旅游投诉量同比增长38.5%。在旅游投诉中,一些旅游公司在未征得消费者同意的情况下,擅自改变线路行程,减少参观景点,增加收费景点,硬塞购物安排,有的导游甚至涉嫌强制消费,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旅游感受,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出境旅游服务中,一些导游通过安排大量购物获取不菲收益,但当消费者所购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后,他们往往推诿搪塞,无视消费者提出的合理要求。2010年5月,消费者黄先生通过某旅游公司到境外旅游,在导游的安排下购买了数码摄录机、首饰、手表等物品,购物小票上均标明为正货原装物品,享受六个月百分百退款保障。然而,消费者回家后经查验所购物品均为水货。经消费者与旅游公司交涉,至今货已退不见款。

  六是航班延误问题难解决。

  2010年,航空运输服务投诉量同比上升89.3%,居投诉增幅首位。从近3年来受理航空运输服务投诉情况来看,投诉量呈逐年显著增长趋势。在航空运输服务投诉中,反映航班延误问题的相对较多。近些年来,航班延误问题一直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然而,航空公司解释航班延误时,不可抗力成为惯常理由,一方面消费者的知情权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企业借此逃避赔偿责任。此外,有关托运行李不及时、托运损毁问题的投诉相对较多。

  七是互联网服务投诉增幅大。

  2010年,互联网服务投诉量同比上升了68.7%,位居投诉增幅第2位。“十一五”期间,互联网服务投诉呈持续增长势头,2006年投诉量为7271件,2007年为7755件,2008年为8712件,2009年为12092件,2010年为20405件。在互联网投诉中,反映宽带接入服务问题的相对较多,主要是网速太慢、网络中断、经常掉线、维修迟缓等问题。因网络安全问题引起的财产损失也应引起高度重视。(记者 常志鹏)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艳红】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