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石油公司三巨头换帅 预示央企制度深层变革(图)

2011年04月11日 14:50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石油公司三巨头换帅 预示央企制度深层变革(图)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分析指对行业影响不大,深层意义或在推进“董事会制度”在央企集团层面的建立

  中石化总经理苏树林调任中共福建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中海油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傅成玉调任中石化集团掌门人,中石油集团副总经理王宜林调任中海油接替傅成玉———这是近五年来最轰动的一次石油公司高层变动。不过分析指出,“三桶油”换帅对行业本身影响并不大,深层意义或预示着央企的制度变革。

  牵一发而动“三巨头”

  一纸调令带来的震动,最早从中石化开始。

  4月2日,中石化集团党组书记、总经理、中石化股份董事长苏树林调任福建省省委副书记。随后,中石化集团掌门人的位置一直处于“空缺”状态,直到4月8日。

  “以往,国企人士变动一般是在原高层离任时,新人同时到任。”有业内人士如此坦言,虽然只是短短的7天。7天后,新掌门人揭开面纱:原中海油集团党组书记、总经理傅成玉,调任中石化集团担任董事长;中海油总公司因此空缺的掌门人位置,由中石油集团副总经理王宜林接任,王宜林任董事长。

  这并不是石油巨头之间的第一次调任———苏树林便是个例子。2007年6月,年仅45岁的苏树林突然“空降”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此前,他一直在中石油系统内成长,曾任中石油股份董事和高级副总裁,且是排名第一的副总裁,随后从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副总经理一职调任至辽宁省任省委常委和组织部部长,仅9个月后马上“杀”回石油系统。

  中石化掌门人还有“后续”?

  公开资料显示,傅成玉出生于1951年,比苏树林大11岁。从1982年开始,傅成玉就加入中海油,2003年成为中海油总公司总经理。2005年6月,中海油斥资185亿美元竞购美国石油公司优尼科,成为当时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海外并购交易。尽管最后交易失败,但作为交易主导者,傅成玉从此名声大噪。

  声音洪亮,身形矫健,此前作为中海油的总经理,傅成玉常常出现在媒体面前,都被称之为“具有个人魅力的国企领导人”。2010年9月16日,刚刚辞去中海油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一职的傅成玉以60“高龄”出任中石化集团董事长一职,多少引发了业内联想,因为央企负责人年龄的红线一般为60岁。

  于是,有消息猜测,傅成玉空降中石化或为扶持王天普,王天普现为中石化集团党组成员,中石化股份总裁,1962年出生。此前,市场一直传言,王天普会是中石化集团的新掌门。

  “董事会制度”再度浮出水面

  “换帅之后,对行业的影响应该不是太大,毕竟这些都是在石油行业里经验丰富的领导人,非常了解上下游、国内外的形式,”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石油行业专家分析指出:“从更深的层面来说,这次换帅也许是央企内的一个改革。”

  而这个改革,便是业界猜测得最多的———董事会制度。国资委一直推进董事会制度在央企的设立,自2005年在宝钢集团首设董事会以来,至今已有数十家央企在集团层面成立董事会。而之前,中石化、中海油集团层面均尚未有董事会。有趣的是,在新的任命中,傅成玉、王宜林就任的,都是“集团董事长”一职。

  有经济学者指出,将股份制推行到集团公司层面,成立董事会,引入股权多样化,推动央企整体上市,这样才能最终完成国有企业在现在产权制度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改制。

  记者了解到,以中石化为例,目前中石化集团层面尚保留大量资产,其中包括部分海外油气资源权益。由于历史遗留问题等诸多原因,这些资产始终未能进入上市公司。 记者 李晓莉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