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观察》报道,当地时间11日下午5点16分,日本福岛县境内发生里氏7.1级强烈地震,当地已经发布海啸预警。
今天也是日本大地震整整一个月。一个月前,3月11日下午,9级强震、海啸、核危机袭击日本。灾难产生的影响到目前还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灾难带来的经济余震更是这一个月里全球最关注的话题。
日本内阁府公布的3月份经济观察家调查结果显示,日本经济景气现状的判断指数下降到27.7,创下2000年有统计以来的最大降幅。对于世界经济来说,尽管已经进入到了复苏轨道,但是由于发达国家存在债务风险,新兴经济体又面临着通胀的压力,复苏的前景依然充满了诸多的挑战,而日本大地震使市场的忧虑会给未来全球经济增长蒙上阴影。
日本大地震一个月,对于日本和全球经济的影响到底体现在哪里?日本重建的难度有多大?针对这些问题,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观察》特别对话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经济研究室主任张季风。
主持人:日本官方还没有对于灾难带来的损失作出一个完全的统计,据您了解的情况,这次灾难造成的损失目前看有多大?
张季风:实际上日本政府已经对这次灾难作出了一个初步的统计,那就是16万亿----25万亿日元之间,大概折合成美元大体上是2000亿美元到3000亿美元这个程度。
主持人:1995年阪神大地震给日本造成的损失是2000亿美元,照目前估出的这次地震的损失,应该说下限差不多。阪神大地震之后,日本的经济迅速获得了重生。所以有乐观人士认为,这次地震将会使日本因祸得福,重新获得经济增长的动力。但是也有否定的声音,认为地震对于日本的经济这次有可能会伤筋动骨了。您的观点?
张季风:从一般经济学的原理来看,由于有效需求增加去拉动经济增长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其实这一次也是一样。日本这次大地震造成这么大的灾难,应该说灾后重建肯定政府和民间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这种有效需求特别是在日本长期的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效果应该是比较大的。我个人认为,这次灾后重建的财政的投入和民间的投入,会对日本经济有一个比较大的拉动,而且是比较长期的,因为这次灾后重建要长于阪神大地震。
主持人:也就是说这次也应该是遵循之前这样一个经济学上的惯例了。另外今天有一个最新的消息,说本田公司今天开始在日本国内努力全面地恢复汽车生产,您觉得这不能算是日本开始震后经济复原进程的一个信号呢?
张继峰:应该说这次日本在东北地区的这些主要产业,大部分都集中在仙台、福岛还有一些中心城市的周边,距离海边比较远,他们只受到地震的影响,但是没有受到海啸的影响,所以说相对来说损失不是特别大。现在本田开始恢复国内生产,应该说这是日本逐渐走向灾后重建的这么一个先兆。
主持人:为了支持灾区的复兴,支持灾区的重建,日本政府规划2011年财年第一次补充预算案的金额将会达到4万亿日元,这样一笔庞大的资金,会从哪来呢?
张季风:这个资金会通过各种方式来筹措。首先,肯定要发行一定额度的新增国债。第二,民主党上台以后,为了迎和选民的心理需要,承诺了要给国民各种各样的补贴金,这些资金本来是可支可不支的,现在可以不支。不支的话就可以筹措一笔资金。原来承诺的要减税——降低法人税,这个可能不再降了。第三,可就是提高消费税。从现在的5%提高到7%或者10%,这样的话也可以筹措一部分资金。
现在大家好多人都担心日本国内有没有这么多钱,我觉得日本的财力还是挺充足的。因为现在日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长期债务余额大概是1000万亿日元左右,但是国内的个人金融资产在1400万到1500万亿日元,所以说它还有一定的发债空间。
主持人:应该说包括欧洲央行最近加息在内很多的经济事件都和日本的强烈地震有着一定的关联。那么强震对于全球各个经济体的影响是短期还是长期?
张继峰:我觉得日本这次大地震对日本局部地区,特别是东北地区和关东地区影响比较大。对个别的领域,比如说汽车、零部件,再有电子零部件等等这些企业由于产业链条的断裂,可能对一些个别的企业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对日本经济整体而言,影响是有限的。如果对日本经济整体有限,那么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影响应该说是有限的。从负面的影响来看,比如说能源的稀缺,由于核电站出事以后,可能今后要用火力发电来替代核电损失的不足,那可能导致国际原油等大宗商品的上涨,这个对世界经济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冲击。
主持人:最近有汽车制动系统的原厂供应商宣布成立中国的研发中心等消息,这些被业界解读为日本正在加速将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信号,您同意这样的判断吗?
张继峰:向中国转移这个制造业这个没有问题,但是核心技术转移到中国这种可能性不是特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