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方便面、日化产品、白酒等消费品企业后,食用油企业也传出被“招呼”暂缓提价的消息。 4月11日,益海嘉里回复记者称,“政府有关部门要求我们延迟两个月考虑(调价)。 ”益海嘉里在中国主要销售“金龙鱼”品牌食用油等产品,这已经是益海嘉里第二次被要求不得涨价。
二度限价与二度补贴
作为当时被约谈的另一家企业中粮,对此消息也不否认。 “我们目前还没有得到(政府关于限价)正式的通知,但已经听说了。 ”中粮食品有限公司营销总监宋含聪对记者表示。
与此同时,记者也从多方证实,近期内,政府还将启动第二轮针对这几家被限价企业的定向补贴,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企业成本倒挂的压力。
据一家被约谈的企业人士介绍,2010年11月底,国家发改委约谈四家食用油企业的时候,要求企业在4个月内、即2011年3月份“两会”之后,不得再上调小包装食用油价格。
“事实上,‘两会’结束后发改委就又约谈了这些企业,希望价格能继续维稳。 ”上述企业人士同时表示,政府已经在考虑向企业定向投放一定的补贴。宋含聪也告诉记者,目前企业压力很大,但相信政府会有相关补贴考虑,让企业能基本维持正常经营。按照益海嘉里的说法,政府此次对企业暂缓提价的时间要求是两个月。
据《中华油脂网》主编郭清保介绍,目前小包装食用油的成本与终端产品的价格倒挂现象极为明显。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小包装豆油的出厂价约为每吨9400元-9500元,但目前进口散装豆油到港价格均在每吨1万元以上,豆油经过精炼、包装成为小包装食用油,价格倒挂每吨超过千元。今年1月中旬,国家粮食局就已经召集中粮集团、益海嘉里、中纺集团、九三油脂、汇福五家粮油企业开会,宣布将对上述企业定向销售共计约50万吨食用油,以缓解食用油加工企业困难局面。其中,中粮集团、益海嘉里两家粮油企业获得定向销售食用油的比例最大,均为22万吨。
“被增长”与被淘汰
而在此次约谈限价之后,新一轮的定向补贴也将随之而来。此次补贴也是采取前一次定向销售的方式,但销售时间、数量以及品种等目前还未最后敲定。
一位行业内资深人士透露,第二轮定向销售目前没有明确消息的主要原因,是“争吵很厉害”。一方面,未获得补贴的企业怨声很大,另一方面,被补贴企业也有不满之声。一家上海当地粮油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一直处于价格倒挂的困境之中,每加工一吨大豆,就面临300多元的亏损,但企业不敢涨价。原因在于,发改委对四家主要食用油企业进行了限价的要求后,类似他这种企业如果涨价,就更没有竞争力了。有数据称,仅中粮和益海嘉里两家企业,就合计占据了中国小包装食用油领域超过50%的市场份额。
在该负责人看来,政府在今年1月给予五家大企业定向销售的食用油价格低于市场价,就更让中小企业难以抵抗他们的竞争。据悉,定向销售的菜籽油每吨8900元,比市场价每吨低1000元左右;定向销售的大豆油每吨3500元,比市场价每吨低200-300元。 “我们只能是赔钱! ”他无奈地说。
2010年12月中旬,曾有媒体报道 “食用油企业大面积停产已现先兆”,对此,发改委紧急澄清表示“中粮、益海嘉里等小包装食用油企业正在开足马力,全力组织生产”。当时即有消息称,为了保证调控要求的稳定物价、保证供应,四大粮油企业集团不仅不能擅自提价,还必须开足马力生产。因此,有说法形容大型食用油加工企业在小包装食用油市场的份额是“被增长”。
郭清保告诉记者,目前以小包装油价格来计算,食用油肯定是处于全行业亏损状态。原因除了政府的限价,还与目前供大于求的市场状况有关。在此之前黑龙江国储大豆几次流拍,也有市场需求不旺的缘故在其中。 “这段时间的限价,会对产能过剩的现状产生一些影响,一些产能,一些中小企业会被淘汰。”郭说。而这样的结果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据《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