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14日首次对外公布我国当前社会融资规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加4.19万亿元,同比少增3225亿元。
社会融资规模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在部署今年一季度工作时也强调“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和节奏”。
如何看待这一新提法?央行公布社会融资规模对今后我国金融业发展有何意义?诸多问题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何为社会融资规模
社会融资规模是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这里的金融体系为整体金融的概念,从机构看,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从市场看,包括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以及中间业务市场等。
据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介绍,社会融资规模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金融机构通过资金运用对实体经济提供的全部资金支持,即金融机构资产的综合运用,主要包括人民币各项贷款、外币各项贷款、信托贷款、委托贷款、金融机构持有的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股票、保险公司的赔偿和投资性房地产等。二是实体经济利用规范的金融工具、在正规金融市场、通过金融机构服务所获得的直接融资,主要包括银行承兑汇票、非金融企业股票筹资及企业债的净发行等。三是其他融资,主要包括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贷款公司贷款、产业基金投资等。
针对外界提出的“社会融资规模为何没有将外汇占款、外商直接投资等数据囊括在内”的疑问,盛松成指出,社会融资规模反映的是我国实体经济从境内金融机构获得的融资总量,而外汇占款、外商直接投资属于外部资金流入,因此不应计算在内。
据介绍,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创新深化,实体经济还会增加新的融资渠道,如私募股权基金、对冲基金等。未来条件成熟时这些融资类型也将计入社会融资规模。
央行为何使用社会融资规模概念
据盛松成透露,央行今后将把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的监测指标和中间目标,今后央行将定期公布每个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数据和增量数据,另据盛松成透露,今年我国社会融资规模预计在14万亿元左右。
长期以来,我国央行一直较多使用人民币贷款和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监测指标和中间目标,如今,央行为何提出社会融资规模概念并以之作为监测目标和中间目标?对此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殷剑峰指出,央行提出社会融资规模概念,主要是源于当前我国社会融资结构的深刻变化,直接融资占比大幅增长,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总量的比例将日趋减少。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