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央视揭50年违规收费路内幕 巨额资金已不知去向(2)

2011年04月21日 07:35 来源:CCTV《经济半小时》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刘小禹 花都区公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刘小禹:是1996年,按照中外企业合作合作法成立了一个合作企业。

  记者:什么企业?

  刘小禹:以前很久了,查一下资料。

  然而,虽然说是要查一下,但直到记者发稿,刘小禹也没有给记者提供那家合作企业的任何资料。最终,记者通过工商查询系统,找到了花都新东华道路发展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料。然而资料显示,那家公司并不是成立于1996年,而是成立于1993年8月9日。投资中方是花县路桥工程发展公司,投资外方却并不是来自澳大利亚和香港,而是一家叫做澳门新东华投资有限公司的企业。记者还注意到,那家澳门新东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是在1993年3月24日,也就是说,是在合作企业成立半年前才注册成立的,注册资金全部来自于贷款。更令人惊奇的是,本应该是现在这五处收费站经营管理者的花都新东华道路发展有限公司如今却凭空蒸发了。

  记者:公开资料显示,新东华公司的办公地址是花都区新华镇云山路铁路西。也就是这里,然而我们在这儿寻访了两天,却没有找到这家公司的任何线索。

  记者多次拨打注册资料上提供的电话号码,电话始终无法接通。114查号台也查询不到花都新东华公司的任何信息。那么那家合作企业又是怎么从与澳门合作变成与香港、澳大利亚三家上市公司合作的呢,记者不得而知。不过花都区交通局副局长郝海锋向记者透露,如今与花都合作的外方企业都已破产清盘。

  郝海锋:现在听说这两个企业都已经破产了,我们政府已经组成一个工作组,去跟这两个企业的公司来进行洽谈,准备把所有的股权都回收回来。

  郝海锋说,由于并未参与当初的合作过程,他连外方公司的具体名字都无法向记者提供。那花都新东华到底是家什么样的公司呢,记者找到了中方股东、花路路桥工程发展公司。

  记者:现在这个新东华投资有限公司还存在吗?

  邹志雄 花路路桥工程发展公司经理

  邹志雄:还存在。

  记者:是在哪个地方?

  邹志雄:在龙口。

  记者:就在收费所那里?

  邹志雄:就是它同一个办公楼。

  邹志雄说,虽然路桥工程公司现在确实还有新东华公司的15%股份,但他一切情况都不清楚,所有问题都必须要问花都路桥收费管理所,记者再一次到了收费所。然而,收费所副所长梁伟文却告诉记者,他1996年就来到收费所工作,却从来没有见过新东华公司的人。

  梁伟文 广州市花都区路桥收费管理所副所长

  记者:你对新东华公司了解吗?

  梁伟文:这个我就不了解了

  记者:有人说你们是同一栋楼办公的。

  梁伟文:不会的,我们怎么会一起办公呢,我来这个单位就没有和他们办公,就不知道了。

  就这样,那家本应该是投资管理这些收费公路的新东华公司凭空消失了。记者还注意到,根据公开资料,2004年以后,花都新东华公司就再没有年检过。那么这些年来,影子公司新东华又是如何经营这些公路的呢?花都区路桥收费管理所梁伟文告诉记者,从那些收费站建立那天起,收费管理等工作就一直由他们来负责进行。

  记者:它(新东华)有授权给你们吗?

  梁伟文:那我不很清楚。

  记者:有没有授权?

  梁伟文:这个我是不很清楚。

  记者:现在查一下?

  梁伟文:现在我都不知道,现在我要查一下,现在我也答复不了你,这个问题到时候我再向领导汇报,看看怎么样授权法。

  那么花都区那些收费公路的投资和路费收入又是多少呢?路桥收费所提供给记者的材料显示,收费公路全长128公里,最初设置收费站12个,全程建筑造价约为16.5亿元,未包括土地价格。然而,记者从公开渠道查询到,根据广东省计委1993年批复的一份文件,在这128公里中,龙口到杨荷大桥之间,也就是龙口收费站到杨荷收费站这一段公路,全长26公里,占全部收费公路超过五分之一,批复投资估算才是1.2亿元,那总的造价又是怎么达到16.5亿的呢?路桥收费所提供的数字是否真实呢?记者找到了花都区财政局、审计局、物价局的相关负责人。

  潘宪泳 广州市花都区财政局副局长

  潘宪泳:原来我们没有管这块儿,就是投资的时候,没有通过财政,我知道是。

  记者:为什么?

  潘宪泳:因为融资,其它什么资金,我们政府那时候,我知道是没有牵扯到我们财政这部分。

  黄志坚 广州市花都区审计局副局长

  黄志坚:就是说我们这个,这一方的投资是占15%的股份,那么按照我们这个审计实施条例的规定,我们这个审计机关,审计职责是国有企业占控股地位,国有企业占50%,或者主导地位的企业,才是我们的审计职责范围,所以的话,我们就没有对这个企业进行审计,是这样。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位宇祥】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