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3月份约谈方便面、日化企业后,国家发改委近日又约谈食用油企业及奶业、糖业、酒业等17家行业协会负责人,要求稳定市场价格、规范价格秩序。有一种声音认为,约谈有行政干预之嫌,干扰市场机制运行。对此,国家发改委回应称,约谈是一种沟通方式,不是行政干预。
在那些奉市场为圭臬的人们眼中,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所有行动,几乎都会被疑为“违背市场经济”,而对行政干预的标签,看来国家发改委也是唯恐避之不及。但正如有计划不等同于搞计划经济一样,行政干预不等同于政府要把那些已下放企业的自主定价权又抓回到手里。换句话说,假如面对市场价格的异常波动,尤其是企业跟风涨价、搭车涨价,散布涨价信息、渲染紧张气氛,甚至是大品牌串通涨价之类涉嫌价格违法的恶行,身为行政主管部门的发改委无动于衷、坐视不理,那才是失职,才会放大公众的恐慌情绪。
显然,对那些由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带来的涨价,发改委约谈也好、打招呼也罢都无法平抑,但对那些人为操纵的涨价或价格欺诈,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齐上共管是一种必须。因此,约谈这个约谈那个的目的,不是要让重要消费品的生产企业都给国家面子,允诺一两个月内不涨价,而是要通过沟通让企业明白,破坏价格秩序可能付出的代价。
值得注意的是,在被约谈名单中,我们看到的几乎是清一色非公有制企业的身影,全国工商联发出的“保供应、稳物价、促和谐”倡议书,也是号召广大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国分忧稳物价”。但众所周知,原材料成本上涨是涨价的重要原因,而大多数基础性的、上游的产品,都来自于大型国企,为国分忧不分企业性质,价格管控不应厚此薄彼。试想,在成品油价4个月内两次上调,且发改委专家称“按市场机制看还没涨到位”,全国16个省(区、市)上调上网电价,不排除终端销售电价年内“择机而动”可能性的情况下,发改委不约谈“两桶油”等坐拥高额利润的大型国企,而只要求民企站出来遵守价格秩序、承担社会责任、消化上涨的部分成本,那即便谈得再苦口婆心,也难免引发不良情绪。而这,恐怕也是“约谈稳物价”遭到质疑的一个重要原因。
木木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