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马光远:食品安全监管需常态化 违规企业应死去

2011年04月22日 19:13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观察》报道,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李克强昨天(21日)在出席全国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时候强调,要以坚决的态度、过硬的举措、更大的力度持续深入整治食品非法添加的行为,切实解决影响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国务院日前还发出通知,要求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

  来自高层的管理举措再次挑起了人们对于食品添加剂的敏感神经。相关要求也表明监管的拳头握得越来越紧。那么这次国务院专门发文强化监管,刚性的约束力究竟有多大?突出企业的主体责任又有什么样的特殊意义呢?经济之声特约观察员、资深财经评论员马光远认为,监管应该实现365天的常态化。

  “监管”不到位无人来问责

  主持人:最近这几起食品安全事件里出现的添加剂可以说屡屡突破了大家的想象力,有网友形容说是叹为观止。目前业界普遍认同的观点是,我们国家对于整个食品生产链条上的企业,比如销售这些添加剂的厂家等处罚的力度太轻了。据您的观察,他们违法操作究竟是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地步?先来请您举几个例子给我们解释一下。

  马光远:每一次食品添加剂安全事故发生之后,都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当然食品添加剂滥用这么一个比较严重的态势,除了违法成本比较低以外,还有一个长效的监管机制的问题。也就是说一方面很多生产企业看到了其中利益,也看到了其中的监管漏洞,另一方面,他们看到很多违法行为并没有得到很严重的惩罚。这本身不是一个惩罚机制,而是一个激励机制。

  我们说违法成本低,在我的观念里面不仅仅指的是生产厂家,不仅仅指的是那些下游的厂家,还有我们的监管整个环节。对于整个食品安全的整个环节来讲,除了生产者以外还有监管者,监管者违法成本太低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比如我们每一次看到食品安全事故发生,除了惩罚生产者,对相应的出现食品安全事故的责任部门并没有去问责,并没有多少人得到追究。比如前一段时间看到的有色馒头,到现在为止我们没有看到有关方面对相应的质量监管部门进行处罚。监管不力再加上违法成本太低,事实上是目前整个食品安全短期内出现这么一个高发态势的重要原因。

  违规企业应该让它死去

  主持人:您特别提到了监管这个问题,其实这次国务院发布了严厉打击食品添加剂行为的通知,这个通知几乎涵盖了监管和企业等等各个环节,这是一个好的迹象。但是这个刚性的约束力到底有多大,这还是大家比较关心的。很多时候所谓的严打在执行的过程当中就成所谓的不打了,这一点从这次发布的通知当中您觉得以后我们的执行能不能做到监管更加有力呢?

  马光远:我想每一次文件每一次通知、决心不可谓不大,而且每一次态度不可谓不认真,而且给人的信心也是很大的,但是每一次通知三五天,三五个月以后,紧接着又出现相应的事故,所以我想当然,三令五申对相关部门的问责、对食品安全法所规定的一系列监管制度的(存生)和严厉的执行本身是对的,但是更重要的我想应该说建立一个365天都让我们放心的正常的一个监管体。

  比如说生产一个豆芽菜,从豆芽长出来到放到我们的盘子里面,这整个的过程里面有没有建立一个严格的体系?也就是说我们对于食品安全本身不是搞运动,不是今天严打明天放松, 365天都应该处于一个比较正常的监管状态。所以我觉得文件本身这次从本身事实上也在重申我们以前的包括我们食品安全法里面对相应制度的一些监管。比如在食品安全法里面,食品生产企业进的原料到产品出厂以后这些记录,本身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要保存三年的,但是现在我们看到现在的很多企业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以后,你根本找不到那些进货的一些单据等,导致我们在追责的时候根本没法追责。

  所以我觉得正常的一个监管当然需要我们按照目前的态势做一些高压的姿态,但是更重要的把食品安全法所规定的每一项关于食品安全的指标包括食品添加剂等等。

  目前来讲,我不客气的讲,食品安全法的执行是不及格的。我想如果达到一个及格的标准,目前我们的食品安全,目前的这种状态也不会是这么一个状况,所以我觉得一方面我们要当然加大重视程度,另一方面就是形成一个监管的常态,这个常态就是一个严格执行的常态,而不是一个今天紧明天松的常态。

  主持人:这是我们说的监管机制方面,其实关于违法成本方面,国务院的严打通知当中也强调了企业要承担主体责任,您觉得这是不是意味着对企业的处罚力度今后会加大呢?

  马光远:对企业的处罚食品安全法其实已经规定得比较严格,包括刑法也做了规定,现在最重要的是把这些落到实处。包括对于一些食品生产企业,除了在刑事上进行处罚以外,更重要的经济上的处罚。一些出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企业应该死去,而不是还依然活着。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