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粮价上升势头强劲 稳定全球米价需要政策协调

2011年04月25日 08:58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世界银行前副行长、现任世行独立评估局总干事维诺德·托马斯最近指出,气候变化、经济危机以及粮食问题是可能造成全球可持续发展之路“脱轨”的三大挑战,而第三大挑战与食品价格上升及农业生产直接相关。目前,全球粮价上升的势头仍十分强劲,作为主要粮食之一的大米的价格虽相对比较稳定,但也面临着上涨压力。全球大米生产和出口的前景如同前两大挑战的前景一样扑朔迷离,不利因素远未退去。

  大米主产国预计产量增加

  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最新数据表明,去年年中以来,国际大米价格只上涨了17%,而其他农作物的涨幅则在50%和150%之间。而目前国际上小麦价格已处于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在2008年4月,国际市场上米价一度涨至每吨1015美元,目前则是530美元左右。此间专家分析认为,全球粮价之所以没有再现2008年的危机,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大米价格涨幅不大,供应量亦有所上升。

  泰国去年出口大米900多万吨,名列全球第一,越南去年出口670万吨,紧随其后;排在第三位的美国大约为550万吨。泰国商务部的最新数据表明,泰国今年一季度大米出口同期增长了40%,达到305万吨。如果保持该速度,全年出口有望突破950万吨。据《越南经济时报》报道,越南今年一季度出口大米184.9万吨,同比增加42.23%。越南农业和农村发展部已将今年大米出口目标上调25%,计划达到创纪录的710万至740万吨。据估计,如果不发生极端气候变化,柬埔寨、印度和孟加拉国等国大米产量今年都会有所增加。

  此前分析认为,导致米价在2008年出现飙升,其主要原因一是主要出口国突然改变出口政策,二是主要进口国为保证国内供应而不惜代价增加进口。目前,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但是,水稻生产的较好势头并不一定能促使米价走稳,米价上升的压力仍在不断加重。越南碎米出口价格上一周内就上升了2.3%,其国内大米价格也从去年同期的每吨100万越南盾(约合47.6美元),涨到了现在的540万至600万越南盾(约合257至285美元)。其主要原因是生产成本上升和对国内市场供应的减少。

  提高单产量减少财政负担

  为保障本国农民利益,印度、孟加拉国、泰国和越南等国都实行了固定收购价及提供化肥、杀虫剂和稻种等补贴方式。然而,随着补贴额的不断增长,各国财政压力在不断加大。泰国《曼谷邮报》23日分析认为,泰国的米价补贴机制正在失效。目前,泰国主要对大米、玉米和木薯三种农作物实施补贴,但补贴从559.2亿泰铢(1美元约合30泰铢)达到了657.9亿泰铢。估计几年后补贴有可能达到1000亿泰铢,长此下去政府将无力承担。

  全球粮食市场上目前交易的稻米约为3000万吨,泰国大米占了1/3。泰国大米供应量一旦减少,可能会刺激米价和其他粮食价格上升。泰国碾米协会估计,该国大米出口有可能在未来一两年减少200万吨。而且即使总量不下降,质量提升,同样也有可能拉动价格上升。

  泰国政府正考虑采取提高单产量和质量的措施,以期减少财政负担。清迈大学农学院副院长他那猜告诉本报记者,泰国一些农村已经开始实施两季稻计划,遇到干旱时,甚至就种一季稻。清迈大米研究中心农业科学家萨干说,泰国政府鼓励农民多种水稻,一般采用轮种的方式,即第一年种水稻,第二年种大豆,第三年再种别的农作物。

  粮价稳定有助于全球减贫

  本报记者日前在越南采访时发现,越南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农村年轻人不愿务农的现象也较为普遍。他那猜说,“亚洲国家的农民都在变老,而年轻人都不愿意务农。10至15年后,这个问题将会十分严重。”

  大米是全球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贫穷国家最主要的粮食。世界银行的分析认为,在全球饥饿人口中有2/3主要靠大米维生。米价关系到全球贫困人口的生存状态。联合国统计表明,去年全球饥饿人口15年来首次减少,从10.2亿人减少到了9.25亿,这主要得益于粮价下降和收入增加。

  世界银行今年2月的数据表明,自去年年中以来食品价格不断上涨,将把4400万人推入“极端贫困”状态中。据联合国估计,到2050年,全球粮食需求比现在要增加70%。目前全球粮食市场上交易的大米还不到全球产量的5%,而主要生产国大部分都在亚洲。分析认为,能否确保全球大米价格稳定也将取决于这些国家的政策协调。

  本报驻泰国记者 丁刚 暨佩娟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