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毕业季,很多人发出了“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的感慨。于是乎,不想遭遇“毕业=失业”的大学生们纷纷选择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一股“创业热”便在大学校园中悄然兴起。
然而,本周六(4月23日)在浙江工商大学举行的“百年商大世纪浙商”论坛上,出席论坛的五位浙商精英和二位大学校长大多对大学生创业持保守态度,认为大学生们没有作任何准备就匆匆建立自己的公司并非明智之举,劝告大学生在校期间应注重积累知识基础,在就业期间积累创业基础。浙商大校长张仁寿更是直截了当地说,在大学就能创业成功的学生可谓“百里挑一”。
当被问及是否愿意投资大学生创立的企业时,华睿投资董事长宗佩民“不太愿意”的回答如同给涌动创业热情的大学生们泼了一盆冷水。他认为,创业应该作为一种理想和精神灌输于大学四年的学习中,一个人要在经过学识的积累、就业经验的积累以及市场的检验才能看出是否具有企业家的潜质。“毕业就立即创业是一种误导,创业要站在国家产业的高度上进行,不能简单地把卖茶叶蛋、开奶茶店也理解为创业。”宗佩民说。
创业离不开学识的积累,对于这一点,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也深表赞同。从一个教育从业人员的角度来说,罗校长不大赞成学生在校期间做与学习无关的事,而应抓紧学习时机,为创业打好基础。“学生‘创业’的概念不能被狭窄化,”罗校长说,“学生在学校里调动社会要素,办好一个学生社团在一定意义上也应该算是‘创业’,也完全能锻炼领导能力、管理能力。拥有这些能力,将来创业成功的机率就会大得多。”
创业“过来人”贝因美董事长谢宏则建议有创业梦想的大学生们珍惜学习的好时光。他以自己为例,向在场学生们讲述了学识积累的重要性。他说,自己大学时虽然读的是食品专业,但他却把学校图书馆里管理学、经济学之类的商科书都看遍了,没有这些积累来拓宽思维,他就不可能成功。“创业能否成功与时代背景、是否具有商业天赋以及能否坚持学习息息相关。”谢宏说。
对于造成创业热的原因,罗卫东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创业热是由于物质主义价值观盛行产生的浮躁,以及就业难的说法经传染而导致大学生产生焦虑而引起的。罗校长说,其实工作岗位并不缺,缺的是对待工作的态度,许多人不愿放弃自己对于工资、舒适度等的标准而已。
这样的说法得到了浙商大张仁寿校长的响应,“有钱的人不一定就幸福。”张校长说。他希望同学们能放弃功利主义,大学期间有效率、有安排地坚持学习,使自己内心世界丰富起来,因为一个内心丰富的人,是不会用钱来衡量快乐的。
实习生 成竞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