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再一次引起各方关注。
一些海外财经媒体热情高涨,他们算了一笔账,发现中国外汇储备的“购买力”大到惊人:中国的外汇储备足够买下整个意大利,因为该国全部主权债务到2062年的本息之和为3.031万亿美元;只要动用三分之一的外汇储备,中国就可以将美国的四大IT企业:苹果、微软、IBM、谷歌全部收购;只要拿出六分之一,就能购买美国曼哈顿和华盛顿特区的房产;拿出一半就可以彻底解决欧洲的财政危机,因为西班牙、爱尔兰、葡萄牙、希腊,即所谓的“危机四国”发行的国债总和是1.51万亿美元。
活灵活现的价值对比,让人联想到中国的外汇储备仿佛是国库里的一座金山,拿出来就可以呼风唤雨,左右世界。然而,事情真的那么神奇吗?先让我们看看中国外汇储备的构成。外贸盈余、外国国债固然是外汇储备的一大部分。然而,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就像一把双刃剑,如果卖出太多会促使美元贬值,导致整个外汇储备缩水。如果不增持美国国债,那么很多外国投资就得靠增大人民币的流动性来冲销,这就加大了国内人民币流动性的压力。专家指出,中国央行冲销外汇占款的成本越来越高。即便如此,美国政府仍然怀有投放更多货币的强烈冲动,借以减轻美元计价的债务。可以说,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绝对不是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更不是价值恒久远的“非洲之星”钻石。
那么,一向善于深度剖析国际经济现象的一些国际知名财经媒体,为什么突然对这些常识视而不见了呢?其中的深意绝非为了满足中国读者民族自豪感那么简单。稍作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媒体算这笔账的几层含义:
首先,热炒中国外汇储备,可以造成一种印象:中国掌握着美国的经济命脉,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主。然而事实恰恰相反,美国13.5万亿美元的债务中国持有少数,绝大多数都是美国自己的内债。西方媒体持续关注中国外汇储备,不能不让人联想起80年代中期。当时美国媒体热炒“日本能买下美国”、“日本将和平占领美国”等耸人听闻的话题。在美国的主导下,1985年9月,西方五国签订“广场协议”,之后美元大幅贬值,日元快速升值。在之后的近5年时间里,日本股价每年以30%、地价每年以15%的幅度增长,而同期日本名义GDP的年增幅只有5%左右。泡沫经济离实体经济越来越远。1989年,日本政府开始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虽然戳破了泡沫经济,但股价和地价短期内下跌50%左右,银行形成大量坏账,日本经济进入十几年的衰退期。这样惨痛的教训,令人深思。
其次,热炒中国外汇储备,让人觉得中国的财富足以解决很多世界经济难题,中国应当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然而,我国虽然是一个经济大国,但是却又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发展中国家,无论从人民生活水平还是对世界经济秩序的影响力来看,中国都与西方国家差距甚大。我们不仅还不具备独立解决世界经济难题的能力,而且我国巨大的外汇储备本身甚至也是个亟待破解的经济难题。
第三,热炒中国外汇储备,可以强化民众对“国富民穷”现象的不满,达到激化矛盾的目的。曾经有不少海内外著名经济学家建议中国将外汇储备按人头发给每个中国人。令人惊讶的是,这样看似天方夜谭的建议却不断有人力挺。且不论中国政府是否有充足的自由支配这些外汇储备,单单平均发给13亿人每人2000多美元本身就基本不具有可操作性。更遑论,这样的分配将导致像前苏联那样给每个公民发放“私有化券”的荒唐做法,使财富迅速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中国的外汇储备应该如何认识?如何使用?如何调整?这些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牵涉到众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如何冷静、稳妥处理好,政府有责任,媒体更应该有责任给读者以清晰、真实的回答。(吕慎)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