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本是蔬菜产销两旺的季节,但全国不少地方却传来了大量蔬菜滞销、价格跌至谷底的坏消息。一面是连续攀高让城乡居民倍感压力的CPI,一面却是蔬菜的超跌行情,此乱象当何解?问题到底出在哪?
“有形之手”应主动引导
专家指出,出现“菜贱伤农”,当地基层政府也负有责任。表面上看,蔬菜种植与销售是菜农与市场的事,政府不应过多干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当甩手掌柜,对蔬菜滞销甚至逼出人命的现象视而不见。我们要看到,由于小农意识影响与市场信息不灵,菜农还缺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如果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直接影响到了菜农利益,政府就应该及时伸出有形之手,帮助菜农走出困境。
如果说菜农种植结构不合理,对供求关系把握不准的问题已经显现,需要来年重新调整的话,那么,现在迫在眉睫的问题就是,如何通过基层政府积极有效工作,避免滞销蔬菜烂在田间地头,把农民的损失降到最低。基层政府或许无权对菜农运输给予政策扶植,但完全可以采取措施帮助菜农开拓市场。比如,积极了解市场行情,组织运销大户外运富余蔬菜,同时对外发布信息,吸引外地收购商上门。组织菜农开展蔬菜副产品加工,开展蔬菜储备工作等等。从报道中来看,菜农卖菜主要依靠菜贩上门收购,基层政府为何不组织农民主动走出去呢?
探索市场手段保障菜农利益
实现“农超对接”,减少物流中间环节,让菜农、消费者和超市三方得利,似乎是缓解菜价涨跌乱象的办法之一。但是,与以农超对接为主流方式的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具有农超对接能力的大型超市一般在一线大城市,且规模有限,大量的蔬菜运输还是需要农贸市场来分销。然而,中国农民大多为散户经营,符合超市规范、有议价能力的农业合作社数量有限也制约了这一先进的形式。专家指出,在农超对接尚不能大面积推广的情况下,解决“菜贱伤农”症结的关键在于降低运输环节中高昂不下的成本,其中主要是高油价、名目繁多的收费等。
业内人士指出,为保障菜农利益,还需探索市场手段、体制建设。
今年,“蔬菜保险”已经破题。1月,上海安信农保公司在国内率先推出“冬淡青菜成本价格保险”产品,在国内率先探索以市场保险办法解决“菜贱伤农”。据报道,2008年10月,山东济南蔬菜应急保供储备机制正式启动,共确定了16个蔬菜保供基地、3家蔬菜保供市场和2家蔬菜储备单位。山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侯丽霞告诉记者,“现在小麦、玉米都有补贴,也就是农业保险,唯独蔬菜这一块还是空白。我个人认为,为了保障菜农的利益,菜田也该有保险。”
此外,山东农业大学的相关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认为,可以把“保护价”这一概念从储备粮收购政策中引进到“蔬菜储备制度”中,对菜农种植的蔬菜也实行“最低保护价”。
作者:张云中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