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通胀抵消涨价获利 全球多数农民未因涨价受益(2)

2011年04月27日 08:37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农民阮纳尔德·瓦奥德说,美国农民今年收成是近年来最好的,自己的粮食在国际上比以前更具竞争性了。芝加哥郊区的杰西克兄弟种了3600英亩土地,其中2300英亩种植玉米,1300英亩种植大豆。去年玉米每英亩纯收入150美元,大豆每英亩纯收入130美元,比前年翻了一倍。美国农业部最新预期显示,2011年农业生产者的净现金收入预计达990亿美元,比去年增长70亿美元。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宿景祥说,国际农产品涨价受益的并非是农民数量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而是农产品出口多的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或农业规模较小的发达国家,农民在生产效率上处于劣势,同时国家缺乏保护农业政策。国际粮价上涨跟这部分农民基本没有太大关系。韩国、日本如果不是靠高额补贴,农业也早就没了。

  “不管怎么样,我们的政府必须把农场主留在农庄”

  农产品涨跌让人们看到,政府对农业的扶持非常重要。德国很早就以立法形式限制土地的租用和买卖,避免了商业资本长期占用大片耕地。德国农民享受很多实惠,比如在个人所得税方面,德国政府规定:农民在收到销售款后才交税,还可全部扣除各项农业生产所需的开支,扣除用于投资的资金等等。德国农民人均每年从德国和欧盟拿到的补贴超过2万欧元。而美国农业在国际市场上令人羡慕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也是靠政府长期稳定的农业补贴“喂”出来的。

  要生产出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还得靠有国际竞争力的农民。在美国,很多农民都是直接走进期货交易所,先卖粮,后种粮,有效降低了自己的生产风险。在加拿大,农业机械化程度已经很高,不少农场主只在农忙季节抽空回农庄伺候庄稼。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说,人口增长、耕地减少使得农产品价格增长将成为长期趋势。尽管如此,农民仍然是个弱势职业,人们仍然不愿种地。美国《华盛顿邮报》早在1985年即发表文章说:“不管怎么样,我们的政府必须把农场主留在农庄”。中国是人口大国,绝对不能放弃农业,而且唯一的出路就是把中国的农业也搞成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今天对农业投入多一些,也许日后我们面临的被动就少一点。”他说。

  (《环球时报》供稿,丁刚、黄培昭、廖政军、王 刚、纪双城、青 木、陶短房、范开庆集体采写)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