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市场调查:菜价涨跌之间 钱入谁家腰包(图)

2011年04月27日 16: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资料图。  中新社发 刘君凤 摄

  中新社北京4月27日电 题:菜价涨跌之间 钱入谁家腰包

  作者 兴越

  “菜贱伤农,菜贵伤民”。菜价正成为中国近期最受关注的民生热点话题之一。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蔬菜价格缘何如此悬殊?流通各环节又如何影响菜价?笔者就此问题进行了一番实地采访。

  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北京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每天都有满载蔬菜的货车从河北、山东、辽宁等地来到这里。据了解,大部分人都是从菜农那里直接拿货的一级批发商,也有少数附近的菜农将自己种植的蔬菜直接拉到市场售卖。

  本着薄利多销目的前来售卖的批发商们大都选择一种或者两种蔬菜批发。谈及菜价是否下跌,批发商们表示,没有明显感觉,对菜价的浮动已经习惯了。

  来自辽宁的郭长宝坐在载重足有两万斤的大货车上,车上是从鞍山批发来的西红柿。他向笔者介绍说:西红柿的利润很少,甚至在赔钱卖。最近油价上涨,从鞍山到北京单程就要花掉300到400元的油费。目前人工搬运费也在涨价,已从两年前的每天50到60元涨到现在的每天80到100元,再加上批发市场的每辆货车需要约300元的“进门费”,平均每斤西红柿要比进价高0.3元才能保证不赔钱。

  郭长宝的一大车西红柿大概有两万斤,从凌晨两点左右到达批发市场起,平均一两天才能卖完回家,如果有剩余,还要呆在批发市场走不了。

  山东批发商乔孟金同样是西红柿批发商。他从泰安的菜农拿货,雇车拉到北京,单程的运费已从一两年前的2200元涨到了如今的2600元。乔孟金说,在批发市场可卖到1.5元的西红柿,其进价在1.3元左右,除去必须花费的运费和人工费,所剩利润寥寥无几。虽然旅途劳顿,但比起在山东本省售卖当地所产的西红柿,乔孟金在北京的卖价还会高一些。

  23岁的赵健是来自河北廊坊的一名菜农,主要售卖自家种植的西红柿和黄瓜。从流通环节角度看,菜农与批发商两种身份的结合,可以让赵健省去一部分成本。由于外出卖货,家里的田地就必须雇人打理。据赵健介绍,现在采摘人工费已由原来的每天15到20元增加到每天45到50元。一车西红柿大概100多筐,每筐利润在10元钱左右,赵健算来算去,“赢利也并不多”。他还向笔者介绍说,他家附近有一个蔬菜基地,是专门为北京京客隆超市提供货源的,就不愁卖不出去。

  一级批发商们称赢利很少,甚至赔钱,菜农也抱怨赚不到钱,消费者购买到的蔬菜价格也居高不下,这中间的钱究竟被谁挣去了呢? 多名批发商众口一词:包括二级批发商在内的小菜贩。

  邵欢是丰台南源蔬菜市场的零售商,也就是俗称的菜贩子,他平时骑一台三轮货车来新发地上货。对于菜价的浮动,邵欢说:“菜价忽高忽低,谁也没有办法。”进价低,相对就卖得便宜;进价高,自然也要跟着涨价。但相比于一级批发商,他坦言自己的风险较少,不会碰到严重的蔬菜积压问题。进价决定卖价,挣的就是个价格差,相对也还算稳定。“当然,价格便宜要更好卖一些”,邵欢说。

  据了解,从菜农的田间到消费者的菜篮,其中经过的流通环节众多。菜农与一级批发商之间还存在着负责联络的经纪人,一级批发商之后还有二级批发商,甚至可能有更多次的转手,蔬菜才被送达市场或超市。每经过一个环节,蔬菜价格就上涨一些,消费者自然体会不到菜价的下降。为解决流通环节过多的问题,商务部最近发出多项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组织引导大型连锁超市直接采购“卖难”蔬菜,加强落实“农超对接”。把采购价格维持在合理水平,积极购销“卖难”蔬菜,保护菜农和消费者的利益,进一步维护蔬菜市场的稳定。

  就此问题笔者还采访了已经实施“农超对接”的物美集团相关负责人,董事长助理周树华表示,相比于上述流通环节过多的蔬菜传统批发渠道,“农超对接”将在流通成本上节省20%到40%。

  由此可见,加快落实“农超对接”,将小规模种植的散户的菜农组织起来,加入农业合作社中,并与各地的超市龙头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以此降低流通环节中不必要的成本,努力将菜价维持在合理水平,才是解决菜价波动损失菜农和消费者利益的关键所在。(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秦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