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史无前例地在议息会议后召开新闻发布会,尽管他没有按专家的建议穿上蓝西装,语速也一如既往地飞快。
正是因为这场“演出”的存在,加上利率决定和经济数据预期的变动早已为市场洞悉,美联储在当日公布的议息会议决议内容根本没有引起外界的足够兴趣。投资者们迫切希望的是,是否能从伯南克的发言中瞥见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前景。然而,伯南克却咬定“在较长时期内维持接近零利率”和“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QE2)将如期在6月结束”的立场不动摇;倒是其“美国经济复苏仍在持续”的表态令市场大喜过望。
而当天最大的亮点则是,伯南克给出了“较长时期”的另外一种表达方式,即美联储“至少再举行两三次议息会议后才会考虑加息”。以此推算,美联储将在今年底至明年初正式考虑提升目前接近于“零”的基准利率。
□本报记者 高健
强调首次发布会重要意义
对于伯南克“主演”的美联储首次议息会议后的新闻发布会,美国媒体做出的一致评价是“重要但没有新意”。而伯南克本人,也更多地借助这个特殊场合宣扬美联储透明度提升的重要意义。
伯南克说,过去,美联储业务的保密管理完全就是不让任何人知道你在做什么,“多年后,我认为我们已成为一家非常透明的央行”。他声称自己一直信奉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以帮助公众和市场理解你在做什么”。伯南克还强调,新增新闻发布会环节“不会造成不必要的波动或者惊扰市场”;同时,美联储也并不希望借助制造一种冷酷的神秘感以使自身的权力最大化。
此前,在美联储议息会议后并无新闻发布会环节,美联储的利率决定基本固定在美国东部时间14:15分发布;美联储理事的相关观点以及美联储内部对于各项经济指标的预期数据,都会在三周之后以“会议纪要”的形式发布。此次利率决定面市的时间提前到了12:30分,而14:15分则成为新闻发布会的召开时间。
按照日程表,美联储此后在每年度举行的八次议息会议中,将有四次包含新闻发布会环节,而且这四次发布会固定在美联储每年1月、4月、6月和11月,几乎相当于每个季度一次;无需召开新闻发布会的议息会议将仅仅召开一天。
核心通胀预期逼近“红线”
在26日至27日的议息会议中,美联储将美国2011年的经济增幅预期从1月预测的3.4%至3.9%下调到3.1%至3.3%,同时也分别上调了2012年和2013年的经济增长预期;该机构还预计,美国的长期经济增速将保持在2.5%至2.8%区间。而就业方面,美联储现预计2011年失业率将介于8.4%至8.7%之间,低于1月预期的8.8%至9%。
不过,美联储预期的美国核心通胀率区间却已逼近2%的“红线”。该机构预计,2011年不包括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CPI)将上升1.3%至1.6%,高于1月预计的1%至1.3%;而未来两年的美国核心通胀预期也均被调升。上述数据表明,美联储对美国通胀前景的看法更加悲观,而该机构也有理由在制定未来货币政策时更多地将通胀因素考虑在内。
正因为美联储对美国通胀前景的看法趋向悲观,伯南克才在新闻发布会上宣称“美联储将对通胀保持警惕”。他指出,美联储并未故意压低美元价值,“美联储认为,强劲且稳定的美元符合美国的最佳利益,也符合全球经济的利益”。
QE3出台几率小
通胀预期高企,作为美国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者的美联储,有责任和义务在适当的时点做出政策回应,这也是伯南克的看法。他表示,由油价上涨推动的通胀可能是暂时的,但在通胀预期大幅上升的情况下,“我们别无选择,不得不做出回应”。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卜若柏指出,伯南克一边坚持忠实执行6000亿美元国债购买计划,一边承诺对高通胀预期做出回应,这实际上是在暗示第三轮量化宽松计划(QE3)最终将不会出台。他强调,放弃QE3的想法并非心血来潮,从去年8月开始,从美国季度经济增速到全美就业率的经济好转迹象,都促使伯南克将QE2视为本轮危机周期内“最后的宽松”。
值得注意的是,伯南克已将维持接近零利率的“较长时期”解释为“至少在两三次利率会议后才考虑加息”,这是其去年3月抛出“较长时期”说法以来的第一次。根据美联储的议息会议时间安排,“两三次利率会议后”意味着美联储将在今年11月或12月开始考量加息的可能性。
此前在今年早些时候,当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导致美国通胀数据预期高企时,权威机构曾预计美联储的加息时点将提前一个季度,即由普遍预期的明年上半年提前到今年第四季度至明年第一季度。西方媒体也认为,年底年初通常是央行表达其年度货币政策走向的“敏感期”;依照这一“惯例”,美联储可能更愿意在今年底或明年初考虑是否加息。(记者 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