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日前也表示,据该局人口专家预测,中国未来10年每年适龄劳动力资源都能稳定在9亿左右,在“十二五”期间,应该讲劳动力供应总体是充裕的。但从2013年以后,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会逐步下降。2013—2020年下降比较缓慢,劳动力资源还有将近9亿,2020年以后下降得会比较快。
蔡昉:继人口自然增长率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持续下降之后,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率从80年代也开始了下降的过程,并且在本世纪以来下降速度明显加快。
随之而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减少以及社会总抚养比上升的情况,将使高生产率与高储蓄率导致较高资本积累的现象成为历史,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特征正在转变。
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不充分、收入不平等、权益没有得到充分保障等问题的条件逐渐成熟
问:当人口红利渐行渐远时,中国经济该如何应对?
蔡昉:首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获得持续的经济增长源泉。由于人口红利的存在,劳动力数量、质量和价格具有明显优势,并得以形成和保持很高的储蓄水平和资本积累率,使得主要依靠投入的经济发展方式足以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随着刘易斯转折点的到来,经济发展方式向主要依靠生产率提高转变迫在眉睫。
其次,形成新的收入分配模式。从理论上讲,一旦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特征消失,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相应提高,在新的劳动力供求关系下,经济增长对普通劳动者即原来低收入群体的需求扩大,导致其工资水平相对于其他群体提高更快,其结果则是社会收入的不平等程度降低。但是,这种变化并不会自然而然地发生,而是有赖于社会能否顺应发展阶段的要求,创造充分就业的环境。
第三,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着一系列制度性障碍,这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临时性、农户收入的不稳定,以及城乡收入差距的持续存在。而刘易斯转折点的到来意味着对制度创新的紧迫需求,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不充分、收入不平等、权益没有得到充分保障等问题的条件逐渐成熟。
希望政策能顺应发展阶段变化的要求做出正确的调整,对普通劳动者的不合理制度安排做出修正。
本报记者 靳博 熊建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