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发展高新技术 引导投向低碳环保
规模持续扩大的外商投资在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给我国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国家发改委日前公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新能源、公共安全与应急产品等成为新增鼓励类产业的关键词。业内人士认为,未来这部分产业在获得鼓励政策支持后将得到快速发展,同时会促进限制类产业改善生产方式和提高生产技术,从而带动整个低碳经济的发展。专家指出,中国在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采取限制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项目的措施,不是排斥外资,而是适应国内外形势变化的必然选择。
高耗能高污染外资应叫停
中国作为近年来吸引外资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过于重视外资数量的背后也带来了不少负面效应。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此前的研究发现,外资有优化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的一面,但另一方面也扩大了中国能耗规模。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说:“调研表明一些部门和地方政府把引进外资金额变成‘政绩工程’,一些短期化、高耗能和环境污染严重的产业链低端项目纷纷落户中国。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黄卫平解释说,在改革开放的相当长时期内,中国在土地、劳动和资本三大要素中,最缺的是资本,“当时甚至是一些污染较大的企业也引进到中国,对维护劳工利益和环境保护缺乏足够的重视。现在,在经济发展由追求快转向提高质量的情况下,一些口子肯定会收紧。”
广东顺德地区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汤伟立说:“低耗和环保是外资进入必须关注的核心指标。游戏规则已经改变了,企业必须适应。”
提供更明确投资导向
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向可持续发展这个全局目标来看,中国政府对若干外资政策的调整是必要的。
目前已经出台或将要出台的涉及外资的政策并非限制外资在中国的发展,而是限制不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外资。这些政策的变化反映了中国政府限制技术含量低、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大的外资项目的政策导向,也反映了中国政府鼓励高新技术、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型项目的政策导向。
可以预期的是,过去以吸引外来资本为主的政策目标,今后将逐步转向改善国内资源配置效率,并基于资源、环境、安全等要素考量的外资政策。这将更有利于外商在投资的时候找准投资项目,取得更高的投资效率和回报,实际上是给外商提供了更明确的投资导向,提高外商投资的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在新的时期的确不能再当“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的世界工厂了。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曾一再强调:“利用外资方面,要把好准入关,严格按照《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外资项目进入,不得违规和越权审批。”
提高门槛不是拒外限资
早在2007年,商务部曾就当时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进行了解释,强调新《目录》将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可再生能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以及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列入了鼓励类,表明中国鼓励外资投向节能环保产业。
有关专家指出,《目录》坚持贯彻对外开放的方针,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重点鼓励外资更多地投向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环节、现代农业和基础设施。
业内人士分析,在利用外资目标方面,我国主要是结合国家产业调整要求,鼓励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严格限制“两高一资”和低水平、过剩产能扩张类项目。这也标志着中国实行多年的无条件“外资优先”时代的终结。
张晓强也明确表示,今后中国将鼓励外资投向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鼓励外资投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的外资项目进入。
外商投资企业一方面被限制或禁止进入“两高一资”领域,但同时,中国鼓励外资进入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可再生能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张燕生表示,更加严格的门槛条件并不是“不欢迎外资”,而是希望优化外资引进的结构。(记者 蔡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