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学者:中国经济不会崩溃 “拐点”理论有违事实

2011年05月09日 16:50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有越来越多的国际预言家认为中国经济面临崩溃的拐点,这有违事实。

  中国经济有风险,但未面临崩溃拐点。

  如果我们只看中小企业,只看出口企业,对中国经济将十分悲观。笔者在东部沿海地区访问的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都面临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的双重压力,他们处于“不生产等死、生产找死”的尴尬处境之中。如果目前的汇率升值延续,原材料与劳动力价格上升无法缓解,今年将迎来沿海中小制造企业的关闭大年。潜心研究温州经济、被称为温州民营经济代言人的周德文先生认为,这一轮的倒闭风潮之严重,将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之时。

  上述现象只是硬币的一面,硬币的另一面是,大资金正在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投资热潮远未过去,产能扩张方兴未艾。

  今年的电荒提前到来。国内部分地区出现拉闸限电状况,华中地区偏重,此外贵州、陕西、河南、山西、湖南、青海都存在一定的缺煤停机的现象。中电联发布报告警示,今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偏紧,下一步在迎峰度夏期间,电力供应缺口会进一步扩大,预计缺口在3000万千瓦左右,考虑到气候、电煤供应不确定性因素的挤压作用,缺口还会进一步扩大。虽然电荒有电煤处于历史高位,煤炭与电价不同步导致电力企业亏损等原因,但产能的扩张不容忽视。

  今年一季度用电量处于历史高位,显示中西部以及重工业的投资依然处于扩张之中。据中电联分析,近期用电量回升部分原因在于重点地区行业的用电量回升明显,尤其是钢铁、水泥等高耗能产业用电量创历史新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3月,火电、粗钢、焦炭、水泥、精炼铜以及原铝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2.7%、9%、13.3%、29.8%、23.7%和7.4%。不难看出,高耗能产业产量增速大多超过电力增速。从用电量上升的区域来分析,中西部地区呈现后来居上的态势,制造业与城市化的进程正在急剧向中西部推进,中国的各地区消费分析也印证了这一点,各地的消费差距正在缩小。

  一个朋友从事钢构生产,为多家企业提供厂房建设。据他告知,城市化所需要的各大企业的规模几乎两三年翻番,如三一重工、美的电器等企业仍在急剧扩张过程当中。笔者对家电行业中的美的等企业的了解是扩张过快、质量欠佳,但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中国的家电行业处于换代的过程当中,一是城市的家电换成高品质的低碳电器,需要高质量的家电,但另一大市场在农村,被政府的家电下乡运动所激活,农村家电消费正处于高峰期,这些消费群体对价格比对质量更加敏感,美的等厂商恰好满足了这部分消费群体的需求。

  这从房地产、银行卡消费等方面可以得到印证,在房地产向二三线城市扩张的同时,银行卡消费的增长也在二三线城市发力。

  一季度中国的消费增长不快,中国的内需没有正式启动。 2011年1月-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8%,较去年12月回落3.3个百分点,明显低于市场预期。若以前两个月CPI为4.9%简单剔除物价因素,实际的消费品零售增速为10.9%,降至2008年1月以来最低。这一现实是对拉动内需的沉重打击,说明中国拉动消费、转变经济结构并不容易。在过去的十年中,最终消费占支出法生产总值比重逐年下行,从2000年至2009年,最终消费率从62.3%降至48%,居民消费率从46.4%下降至35.1%。可见,中国的消费下降并非一日寒,如今要改变也绝非一日之功。

  我们不能忘记,非制造业的采购经理人指数显示,商务活动在大量增加,一系列的现象在告诉我们,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的商机并不存在于终端消费当中,而存在于城市化的投资过程,以及为了寻找发财机会的无数商务活动过程中。基于此,未来增长最快的仍然是与城市化进程有关的工程机械以及商务旅店等行业。大多数中国人不是为消费而消费,而是为了赚钱而消费,这大概与文化、与以往饿肚子的经历有极大的关系。

  很多人担心中国经济下滑,导致资产价格下挫、银行坏账增加、大宗商品价格下降,但事实证明,中国前赴后继的是煤荒、电荒与油荒。虽然对于未来的预测非常重要,但尊重经济现实、看透硬币的正反两面,能蹲守在港口数集装箱数量的经济学家,才真正值得时代尊重。(叶檀)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种卿】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